为什么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作用维持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和骨骼矿化,在神经、肌肉、调节机体免疫、造血、心血管功能、细胞增生分化和糖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使牙齿健全生长,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
一、可引起婴儿期的激惹、烦闹不安、易惊、多汗、枕秃,还可引起骨骼改变,比如说颅骨软化(乒乓颅)、方颅、前囟增大或者闭合延迟、出牙延迟、手足镯、肋骨串珠(肋骨上好像戴了一串珠子),会走路时可能会出现“X型腿”或“O型腿”。
二、除了骨骼改变,如果维生素D水平持续不足的话,还会导致其他系统的疾病:
1、骨质钙化受影响,发生骨质钙化不全:致使骨骼容易发生畸形和骨折;
2、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容易反复的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的感染;
3、心血管疾病:成年后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
4、甚至还有糖尿病、肿瘤……
维生素D要补到什么时候?
补充维生素D应该从胎儿期,甚至备孕期就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孕期、出生后乃至孩子青春期。
参考由世界最知名的专家们制定的“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2016年)”及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2015年)”,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我们向宝爸宝妈推荐补充量如下:
胎儿期:孕妇除了需要多晒太阳、适量摄入海水鱼及动物肝脏外,还可于妊娠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天,同时服用钙剂;应监测血1,25(OH)2D(骨化三醇)的水平,存在维生素D缺乏时应接受维生素D治疗。
哺乳期:宝妈们应补充维生素D600IU/天,但不推荐为了提高婴儿维生素D水平而补充大剂量维生素D。记住:额外增加补钙量并不能提高乳汁含钙量。适量补充钙剂并补充维生素D,可以防治哺乳期妈妈的骨质疏松,保证母乳的钙含量,但切忌过量哦!
这是妈妈需要补的,那么宝宝要怎么补呢?
一、婴幼儿期:
婴儿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天,一般足月健康的宝宝,唯一需要长期补充的营养剂就是维生素D。最直接安全的方法就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所需的剂量为400IU/天。一般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最新的国际共识指出可以在生后数天就开始补充),最迟出生后四周开始,建议每天补充。
如果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天,连用3个月后改为400IU/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维生素D种类繁多,针对宝宝尤其是婴幼儿建议选择高效且服用方便的剂型。
我司产品“艾儿VD樱桃味浓缩饮液”,滴剂剂型,美国原装进口。目前是国内VD众多品牌中的独家制剂。
为什么是独家?具备什么优点?首先VD原料为羊毛脂中提取,比鱼肝油纯度高,无污染;其次VD原料采用先进的分子包裹技术,使得VD可以在水中溶解性良好。最后制剂中直接用水溶VD后加入少量甘油调味而成。解决了脂溶性VD制剂的不好吸收,或引起过敏的问题。另外,艾儿VD吸收好,不刺激肠胃,可兑到水、辅食中服用,且不受进食时间影响。
二、1-3岁的宝宝:
此年龄段的宝宝相对于1岁以前活动量不断增大,又正处于牙齿生长与学习走路的关键时期,骨骼发育更加旺盛,身体对于维生素D的需求量比1岁以内更高。
虽然这时候宝宝可食用的食物种类增多,饮食相对丰富,但是由于摄入量有限,单靠食物来补充维生素D是远远达不到每日所需。因此,建议1岁以后的宝宝仍要坚持服用维生素D持续至2岁或3岁(地区不一样)。
三、3岁以上儿童至青春期:最好持续补充维生素D,建议400IU/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