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注意其他因素对于自身血糖的影响,如服用降糖药物的时间和剂量、日常的饮食结构、每天运动量等,但往往忽略了除降血糖药物以外的其他药物对于血糖的影响,这些药物可导致人体糖代谢异常,继而引发血糖紊乱及异常波动,我们将这些影响药物引起的血糖异常称为“药源性糖代谢紊乱”。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部分可引起“药源性糖代谢紊乱”的药物。
一、喹诺酮抗菌药物
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等。
影响机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血糖代谢紊乱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引起高血糖反应,多表现出口渴、多饮、多尿、意识不清等;
二是引起低血糖反应,多表现出虚弱无力、出汗、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等。
但喹诺酮药物引起血糖紊乱的机制尚不明确,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与喹诺酮药物剂量使用有一定关联,另外也可能与抑制胰岛β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及影响组胺的分泌有关。
二、噻嗪类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
影响机制:噻嗪类利尿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这是因其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及减少组织利用葡萄糖所致,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三、免疫抑制剂
代表药物:他克莫司、环孢素
影响机制:此类免疫抑制剂可使高血糖的发生几率增大,机制是直接具有胰岛β细胞毒性,可致血糖升高,其中较大剂量的他克莫司或环孢素更易诱发糖尿病。
四、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地塞米松、泼尼松
影响机制:各种糖皮质激素均能引起血糖升高,且血糖的升高程度与胰岛β细胞的代偿能力有关,胰岛β细胞功能越强,血糖升高越小,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的机制主要是包括刺激肝糖原的异生、增加肝糖原合成、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升糖效应、降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五、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影响机制: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会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并增加诱发糖尿病的风险,其中β-受体阻滞剂的亲酯性越强、对β-受体的选择性越低,则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越强,越容易诱发糖尿病。
主要机制为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抑制肝脏和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
六、β-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影响机制:β-受体激动剂激动β2受体可增加肌糖原分解,使血中的乳酸盒丙酮酸升高,同时增加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从而使血糖身高。
七、烟酸类
代表药物:烟酸
影响机制:烟酸可引起血糖升高,但具有暂时性和剂量依耐性,易发生于已经患有糖尿病人群,烟酸引起血糖升高的机制是烟酸可增加胰岛素抵抗,使机体对高血糖刺激的反应性下降,或引起肝实质损害,从而导致高血糖。
八、茶碱类
代表药物:茶碱、氨茶碱
影响机制:茶碱可导致体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升高,从而抑制糖原合成,加速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九、口服避孕药
代表药物:左炔诺孕酮
影响机制:口服避孕药一般是由雌激素及孕激素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的雌激素可减少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吸收而引起血糖的升高,对于糖耐量的影响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且停药后糖耐量可恢复正常。
十、含有乙醇的药物
代表药物:中成药药酒
影响机制:乙醇是引起低血糖较为常见的原因,很多地区的人都有自制药酒或者从药店购买中成药酒饮用的习惯,但药酒中的乙醇会干扰糖原的异生而诱发低血糖,还会抑制机体对低血糖的调节反应,尤其是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乙醇可加重低血糖。
除了上述药物可能引起血糖紊乱外,我们还应注意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抑制剂与降糖药物合用使,也会引起血糖值的异常。
用于自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的浓度,本产品用于体外监测,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工具。
健客价: ¥55配合欧姆龙血糖仪一起使用测量血糖。
健客价: ¥60该产品适用于定量测量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采血部位包括a)指尖、b)前臂、c)上臂或d)拇指根部。
健客价: ¥149该产品用于体外监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健客价: ¥654京都血糖仪1970: 用于定量测量采集的人体新鲜毛细血管全血样本的葡萄糖含量。产品不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筛查,也不可用于新生儿的血糖测量。京都血糖试纸GLUCOCARD 01 SENSOR:该产品用于定量检测手指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采血针:用于采集供医院或个人用户进行血糖检测使用的毛细血管血。酒精消毒棉片:适用于皮肤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健客价: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