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下降、走路慢、容易疲劳,整日久坐,身体活动量少,甚至无法自己从椅子上站起来……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肌少症。
60岁以上人群30%的比例患有肌少症
近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的《关爱老年人沈国,从呵护骨骼和肌肉开始》的健康大讲堂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楼慧玲谈到,30岁以后每10年骨骼肌量减少3-8%,随着这年龄的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有30%患有肌少症,80岁以上则高达50%。
什么是肌少症呢?楼主任解释,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又称“老年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肌纤维质量下降、肌肉力量减少、肌肉耐力及代谢能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等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疾病。
简单一点讲,就是老年人的肌肉减少,力量下降,但是结缔组织和脂肪却增多的一种老年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三大原因导致肌肉量减少
年龄增加、蛋白质摄取量不足或活动量减少,造成了瘦体重减少,即肌肉量减少。楼慧玲说,肌肉量下降会让加快人的衰老。正因为肌肉减少、力量不足,走路步伐会减慢,活动耐力减退,生活质量也会逐渐下降。而肌肉量少,活动也会减少,骨量自然也会减少,这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所以,步入老年后,就应该注意肌少症的发生。楼慧玲说,在临床上,常常会注意到一些肌少症的早期症状:
(1)功能、力量或总体“健康”状况下降;
(2)身体的活动量有了减少;
(3)自我报告难以完成移动性相关的活动(比如:无法起床,或者无法独立从椅子中起身);
(4)有经常发生跌倒的历史;
(5)近期出现了体重减轻(>5%);
(6)步行速度小于1米/秒;
(7)其它慢性疾病(比如二型糖尿病、心脏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肌少症,要注意营养补充
“营养不良、肌肉减少、衰老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楼慧玲说,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会自然丢失,但是由于营养不良,摄入的优质蛋白质不够,这也是引发肌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家强调,要避免肌少症的发生,老年人应经常进行阻力运动和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阻力运动(比如举哑铃、背沙袋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而增加优质蛋白可以说就是增加肌肉量。
楼慧玲说,老年人基础代谢明显降低,即使吃同样的东西,也有可能每天积存更多过剩的能量,过多的脂肪储存下来。如果能保持锻炼,尤其是抗阻运动,可保持肌肉量。
但是,如果能量摄入不足的话会消耗肌肉的质和量,身体加速进行脂肪储存,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加,70岁以后更加严重。因此,楼慧玲建议老年人应加强高蛋白饮食,如果每天蛋白摄入量低的话,就会有更高的肌少症发生的风险,肌肉和蛋白质几乎可以画等号。
哪些蛋白来源是最优质的呢?楼慧玲推荐家禽类的胸脯肉,那是禽类运动最多的部位,没有脂肪。另外是海产品、鱼。对中国人来说,牛奶、鸡蛋、大豆比较多见。每餐最好摄入20-30克左右的蛋白,如果是吃肉的话,20克蛋白质是扑克牌大小,鱼稍微大一点,约手掌大。
对于进食不充足的可建议推荐额外蛋白粉补充,尤其推荐乳清蛋白粉。因为其组成与母乳是非常接近的,白蛋白、铁蛋白、支链氨基酸的比例高(26%),能够刺激骨骼肌肌肉蛋白的合成,适用于老年人。一般来说,乳清蛋白是在阻力锻炼后半小时内补充能增加肌肉组织的生长。
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血脂。用于高血脂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
健客价: ¥14.99补肾益气,化瘀通淋。用于肾脾双虚,气滞血瘀,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面色晃白,神疲乏力,腰膝疲软无力,小腹坠胀,小便不爽,点滴不出,或尿频、尿急、尿道涩痛。
健客价: ¥9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37.9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血脂。适用于高血脂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疼,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腕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
健客价: ¥58益气养心,安神止悸。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心烦;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4补精益肾,滋阴壮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腰膝酥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男子无精,少精,弱精,精液不液化等症。
健客价: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