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和颜面部浮肿是水肿患者中相对较轻的两种情况,其他如胸水、腹水甚至全身水肿,则很有可能是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肝硬化、肿瘤等危急重症的表现,这种情况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下面仅就较轻的下肢水肿和颜面部水肿谈谈中医缓解水肿的方法。
颜面部水肿或与睡前饮水多有关
颜面部的水肿,多是肺、脾气虚所致。较轻的颜面水肿,多见于早晨起床后,有时与前一天睡前饮水过多有关。肺脾运化失司,导致水液在眼睑、面部停留。有的颜面浮肿与女性月经周期有关,这种特发性的水肿多发生在月经前数日或经期中,待经期结束后可自行缓解,气虚的女性常会出现这种水肿。
下肢水肿者要警惕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水肿多与脾、肾气虚有关,也有很多人的轻度下肢水肿是因为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这一类下肢水肿多属于瘀血阻络,早晨起床时较轻,而下午或者晚上水肿更为明显,这是久坐或者久站加重了静脉回流障碍的缘故。
艾灸:给身体的小火炉添柴
传统艾灸具有温补脾肾阳气的作用,打个比方,艾灸就是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了把柴火,只有火烧得够旺,身体这个机器才能更好地工作。如果机器不好好工作的话,身体里的体液就不能顺利通过出汗或者小便排出,从而导致过多的水停留在身体的相应部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水肿。艾灸尤其适用于因为肺脾肾气虚导致的轻度水肿,尤其是颜面部和下肢的水肿。另外艾灸也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所以对于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下肢水肿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
常用的艾灸方法有以下三种:
艾条灸将艾条点燃,然后在穴位上进行熏灼,艾条距离穴位约1厘米~2厘米,以能耐受的热度为宜。一般常用的穴位是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每个穴位艾灸5分钟~10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宜。
艾盒灸将长短合适的艾条放入艾灸盒或者网上热销的随身灸灸盒中,点燃后将艾灸盒放置在穴位上进行艾灸,每次15分钟~20分钟即可。常用艾灸部位为肚脐(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等。
隔物灸这种方法是先在穴位上放上药物或用药物做成的药饼,然后将艾炷放置在药饼上,再点燃艾灸。这种方法既可发挥艾灸的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升阳作用,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灸法。常用的隔物灸有隔附子灸、隔盐灸、隔生姜灸等。每个穴位大约艾灸2壮~3壮,也就是说依次放2个~3个艾炷即可。
不论选用何种艾灸的方法,都要注意:一定要保证用火安全,尤其是衣物、床单等。当皮肤感觉发烫时,应及时取下艾炷或灸盒,以防皮肤被烫伤发泡。如果出现轻微烫伤或起泡,可以涂抹烫伤膏。
按摩:用于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轻度水肿
按摩比较适用于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轻度下肢水肿。按摩分为主动按摩(动腿)和被动按摩(敲腿)两种。这些运动都是下肢的运动,可以站着做、坐着做或者躺着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姿势,都可以起到按摩血管、促进回流、减轻水肿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有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静脉炎、脉管炎、静脉血栓等,对此不要用按摩的方法。
主动按摩(动腿)
先屈、伸膝关节5分钟,再屈、伸踝关节5分钟,可以两条腿一起做,也可以左右腿交替做。只要每天坚持这两个动作,就可以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减轻下肢水肿。
被动按摩(敲腿)
1.用双手自上而下在下肢的前、后和侧面做按揉法各3遍~5遍,重点在小腿后侧和外侧面按揉;
2.双手握拳自上而下叩打双腿前、后、侧面各3遍~5遍;
3.点按双侧血海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承山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各半分钟;
4.将双手掌心擦热,自上而下搓擦双腿,以皮肤发热为度。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健客价: ¥9.9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健客价: ¥11.9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脏疾病所致的水肿患者。
健客价: ¥14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 (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
健客价: ¥11适合水肿性疾病,高血压,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急性药物毒物中毒(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2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除余毒。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神疲乏力,腰膝腿软,面目、四肢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