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早就听中医说,吃大枣补气血;但又听一些营养学家说,吃大枣补血只是个传说;让人无所适从。其实,中医对此有自己的解释。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只有脾胃功能健全时,摄入的食物才能正常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血、津、精等精微物质。
当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时,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如吃得少,容易疲劳,肌肉无力,身体懒动,面色萎黄等。
这种情况就是气血不足的表现,而大枣可以补脾胃、益气血、调营卫、安心神。
《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大枣不是单纯补充营养成分而是从不同角度促进气血生化,解决“开源”的问题,自然不再气血亏虚。
单以吃大枣补气血来说,是生吃,煮着吃,还是煲汤呢?
都不是!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吃大枣应蒸着吃。
首先选择肉厚、色泽鲜艳、质地较沉的大枣,洗去杂质,无需长时间浸泡,即可用中火隔水蒸,大约20分钟;而后置阴凉处3~4小时。再蒸20分钟,水沸腾后宜小火。当每次吃时,再蒸1次,剥去硬皮和内核。如此加工后可以健脾养血、补血,促进胃肠吸收。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大枣,如是脾气虚弱且湿气较重,见形体偏胖、腹胀、大便黏滞不爽、舌苔腻等症状的人,则不宜食用;再者,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
不适合吃大枣的人怎么办呢?路老常选用《温病条辨》里的“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进行加减以祛湿化浊。
如在长夏季节,则可喝绿豆汤或以50克薏苡仁与100克大米煮粥服用。同时,要少吃生冷之品,如冰糕、冰镇西瓜等。等湿邪去掉了,脾胃功能会慢慢恢复,气血不足的问题也会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