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要从源头抓!中药饮片难成逐利热点
摘要:中药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去年创新中药及植物药国际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就曾谈到,“中药发展要从根本抓起,药材好,药才好。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要求明确生产企业所用中药资源基原物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所使用中药资源的药用部位和产地初加工信息,野生或栽培的来源情况。再一次强调了把中药品质建设的关口卡在源头。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去年创新中药及植物药国际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就曾谈到,“中药发展要从根本抓起,药材好,药才好。目前中药材存在种植、生产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药材的生态种植路子,还需要更多摸索。”而据《2016年全国收回药品GMP证书情况统计表》显示,2016年全国有162家
药企共170张GMP证书被收回。其中,80张被收回的GMP证书来自中药饮片企业,占了将近50%的比例,成为“重灾区”。
中药饮片频发的质量问题首先与上游中药材的生产销售有关。而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是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主要问题的表现。尽管目前15版的药典明确规定了药材的相应指标不能超过标准,但正确观念的树立仍然存在时差。加上中药原药材的需要日益增大,野生药材资源日益匮乏,而中药材种植还没有达到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的标准,利益驱动下让不少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质量大打折扣。
问题频发,但中药饮片市场的热度却不减。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2016年期间,中药饮片的市场规模从658.15亿元增长至1956亿元,预计2018年规模将超过2700亿元。
如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拳出击,让风口上的中药饮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角逐中更加理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行业趋势:
一、关注环保产业
《指导原则》指出,“中药资源评估工作应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相符,在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企业应该意识到,在环保要求日趋加严的背景下,以滥用化肥、农药、缩减生产周期等为主导的种植模式,必将带来限产和停产的局面,只有发展道地药材、提高药材原料质量,才能在业务上实现量价齐升。
二、合理应对成本上涨
从整个
医药行业的大环境来看,原料药景气度持续上升,产品处于涨价通道当中,而中药材的价格指数也一路见涨。《指导原则》要求评估中药材产地地理位置(野生提供来源区域)、种植养殖基地面积、生产和组织方式,无疑是对道地药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会让价格回归到更合理的位置。
可以看到的是,这样的涨价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一方面直接影响了种植和采收的积极性,推动更多人投入到中医药的发展事业中。另一方面,随着供应商的生产规模扩大,价格反而会趋于稳定甚至随之下降。
三、优化生产
中药资源合理利用、中药材价值得到回归之后,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核心。对于中药饮片企业而言,要提高加工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弥补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挤压。过去单纯靠粗放式生产进行逐利的中药企业,将难以在市场上站住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