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食品安全 > 关于味精,这六个问题你需要知道!

关于味精,这六个问题你需要知道!

2017-10-14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鸡精作为一种复合调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样,还是谷氨酸钠,除此之外还会加入盐、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所以在口感上优于味精。

  关于味精的六个问题

  味精,鸡精的成分和区别?

  味精的故事要从1908年讲起。

  那年的某一天,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鲜美极了。

  “海带和黄瓜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儿呢?”池田决定好生研究一番。

  最后他发现,从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这个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从此,味精顺理成章地诞生并逐步走上系统生产之路,很快风靡世界。

  而值得一提的是,提取味精的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并无特殊之处。

  鸡精作为一种复合调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样,还是谷氨酸钠,除此之外还会加入盐、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所以在口感上优于味精。

  由于鸡精的主要成分和味精相同,所以在安全性方面,也是不用担心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鸡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盐,所以在烹调的时候要相应的减少用盐量。此外,鸡精还含有核苷酸,而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风患者应该少吃。

  味精会致癌

  NO!

  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这也就是传说中味精致癌的“罪魁祸首”。

  只可惜,这纯属自寻烦恼。焦谷氨酸钠并不致癌,只是没有了鲜味。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出锅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

  尽管味精已经被证明是无害、无毒的,但是依旧不能放的太多,否则也会让你很难受的,就像是盐吃得太多一样。

  既然不致癌,能不能随便吃?

  当然不能!

  在使用的时候,也是要注意几个事情:

  1、温度太高时,不宜放味精

  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是70℃-90℃;在150℃时,它会脱水,产生结晶;如果到了200℃以上,谷氨酸钠会变为焦谷氨酸。

  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所以做菜或汤要等临出锅时,再加入味精为最佳。

  2、拌凉菜时,不宜放味精

  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

  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3、炒肉菜时,不用放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4、放醋的食物,不宜加味精

  酸性条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鲜味效果下降。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5、味精用咸,不用甜

  甜味为主的菜里面加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

  味精会导致脱发

  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文章,在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部门的评审中,从来没有关于吃了味精会脱发的说法。

  除了前文提到的谷氨酸,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还可转化为谷氨酰胺和酪氨酸。而这些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怎么可能导致掉头发呢?

  在国际权威机构JECFA和美国、欧盟的监管体系里,味精都被认为是安全的,在食品中的使用也无限制。

  不过当然啦,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出问题……糖、盐、酱油、醋等调味料都一样。

  吃味精会头疼?

  人们对味精的恐慌起源于1968年。

  一位叫HoManKwok的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自己吃中餐时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而且还持续两个小时左右。

  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

  后来,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但都无法证实“中餐馆并发症”的存在。然而HoManKwok的故事一直在社会上流传,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息。

  味精吃多了,会导致高血压?

  味精和盐一样都含有钠,一个共同的认知是“过量摄入钠会升高血压”,所以很多人认为,味精吃多了会导致高血压。

  实际上,味精中虽然含有钠,但它和盐会产生“协同效应”。

  也就是说,相同的咸度的食物,“味精+盐”的组合,其实还比单纯放盐所含的钠要少一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资讯

相关标签 :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