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南京中医药大学申办的「中医养生学」医学本科专业获批今年招生。
该专业学制为5年制,学生毕业后授与医学学士学位,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开设的首批中医养生学专业。
据悉,该专业将于今年7月份招收首批学生60人,规范培训中医药食养生学、中医气功学、中医体质养生学、中医治未病学等学科,这是中医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开辟中医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新纪元。
编者按:是机遇还是坑,你怎么看?
北京三甲医院将设症状门诊
将于4月8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近期引起各方关注。28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昨日发布了《2017北京市属医院改善医疗行动计划》,包含18大项35个具体措施,将分阶段在年内实现。
其中,22家市属三甲医院将根据患者症状开设门诊,解决患者「不知道挂什么科」的烦恼。
例如,北京儿童医院的青春期门诊、北京口腔医院的口腔异味门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肥胖门诊、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儿童生长门诊、北京佑安医院的旅游门诊、北京宣武医院的语言障碍门诊等。
编者按:等等,医院不是本来就有头痛门诊、睡眠门诊、发热门诊这样的「症状门诊」吗?
我国器官捐献7年增长近百倍
31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在上海举行「2017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旨在缅怀纪念平凡而高尚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宣传普及器官捐献的理念。
据悉,2016年,我国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人数达104,538人,与2010年的1,087人相比,增长近100倍。2016年实现捐献4080例,捐献器官11,296个,实际捐献数量比2015年度增加47.5%。
编者按: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实现逝世后器官捐献9,996例,捐献器官27,613个。但是,器官短缺情况仍然很严重。
首届「中国麻醉周」
「手术能治病,麻醉可保命;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然而在临床上,麻醉医生却始终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3月30日国际医生节之际,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麻醉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发布会首次将3月27日至4月2日定为「中国麻醉周」,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推动麻醉及危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及科普工作。
侠女护士怒斥医托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一名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
该护士不愿透露姓名,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
编者按:为女侠鼓掌!请有关部门保护好女侠人身安全!
央视曝光专业医闹队
3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报道了湖南衡阳市衡东职业医闹事件。
央视报道回顾了衡东医闹的具体过程,还报道了谭某等专业医闹队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先后转战几家医院,曾经获得过16万和40万元等赔偿。
鉴于「医闹」频发,衡阳警方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同时促成市县两级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坚决打击医闹,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30日,安徽省定远县总医院胸外科医生罗恒在连续做了5台手术、工作28小时后,趁手术间隙席地而睡,获网友点赞。
29日,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一位女医生近8小时连做7台手术,手术间隙坐在地上睡着了。同事将随手拍的照片发到网上引起热议,众多网友纷纷点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