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2016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什么是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为什么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居民看病集中到大医院,不利于改善就医的环境、资源、费用。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当前形式下维护老百姓健康的重要途径。
自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国家和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试点,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反响。
居民如何签约?
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师和村医、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随着未来发展,会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队伍。居民可以自愿选择一家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周期为一年,还可以选择一所二级、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模式。
居民能得到哪些优惠和便利?
一是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将主动为居民提供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二是转诊方面,家庭医生拥有一定比例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供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三是用药方面,家庭医生可根据签约的慢性病患者病情,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频次。四是医保方面,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
如何为签约服务提供支持?
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启动“互联网+基层医疗健康”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线下“安全、有效、便捷、实惠”的便捷诊疗、慢病管理、社区康复、健康管理服务,同时提供线上的信息查询、在线预约、候诊提醒、患者反馈、诊疗报告查询、用药服务、健康管理等各种便利服务,增强居民对于签约服务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