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向全世界通报了5个十分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病例,并把此症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如今人们所说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此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时至今日已有2500万人死于此病,另有3400万人感染。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直至今天,艾滋病始终处于法律、道德、伦理和医学争论的核心位置。可以说,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艾滋病歧视。
“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感染了艾滋病,你会愿意与他/她继续交往吗?”5月21日,“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走进郑州大学,一项数据调查引发大学生的讨论。
【问题】
朋友感染了艾滋病,你咋做?
“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感染了艾滋病,你会愿意与他/她继续交往吗?”在郑州大学中心体育馆的活动现场,数百人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01人选择了“愿意”,占总数的52%,而选择“不愿意”的只有8%。
来自河南省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河南全省现存活HIV/AIDS病例4.7万多例,其中男性2.7万多例,女性1.9万多例。
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去年新发现的病例里,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居高不下。2015年1~10月,全省报告青年学生117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例,以同性传播为主(82例)。
“我国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增长率,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疾控中心防艾专家王璐在活动现场说。
据介绍,河南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设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其中郑州就设有34个监测点。这些疾控检测点不仅免费为大中专学生提供检测服务,还将为前来检测的人群提供严格的隐私保护。
郑州大学副校长谷振清在活动中说,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进取意识强、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高等特点,应该是防治艾滋病、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消除歧视等理念和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希望广大师生能够关注艾滋、消除歧视,倡导科学、健康的行为方式,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据了解,该活动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青团中央权益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
【现状】
可以说,比起艾滋病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更让人绝望的是来自社会的歧视。。在美国,联邦法律中明文禁止歧视伤残人士,且艾滋病也属伤残范围并受法律保护。而在中国,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和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享有平等就业等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就业促进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更是对用人单位因传染病原因对应聘者进行就业歧视的行为加以禁止。
在这些明文规定之下,虽然就业等权益受到侵犯时,艾滋病患者可以用法律来与之抗衡,但是无形中所受的歧视却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愚昧落后的偏僻农村,就像顾长卫在《最爱》里展现的那一群人,在“热病”包围中,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无休止的冷眼和嘲笑,在那种情形下,最可靠的还是最爱之人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