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坦类药物属于吡咯烷酮类,这类化合物除了具有防治认知功能障碍和抗癫痫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和抗抑郁等作用。由于认知功能障碍是伴随年龄增长、意外脑伤害、脑卒中、神经变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该类药物临床上用于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如益智、促智、抗癫痫、老年性痴呆等。
西坦类用药剂型有注射液、胶囊、口服和片剂,注射液占了近七成的市场,而胶囊和片剂分别有10%左右的比重。代表药物主要有吡拉西坦、奥拉西坦、茴拉西坦、普拉西坦等,在样本医院主要以奥拉西坦为主导,占了84.9%的市场,左乙拉西坦也有10.9%,其他品种份额较少。
吡拉西坦在1972年上市,是第1个用于临床的西坦类促智药物,是众多品种中竞争厂家最多的,达近30多家,且均为国内企业,山东威高药业垄断了将近一半的市场。江苏晨牌药业随其后,市场份额不及其一半,众多厂家在10%的市场中搏杀,竞争残酷。
奥拉西坦随后在1987年面世,其对痴呆、休克、记忆衰退有一定疗效,适应范围有所拓宽。现属于临床使用频率最多的品种,2009年至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3.4%,仅有4家企业在竞争,广东世信药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和哈尔滨三联药业三者平分秋色,共同瓜分了78%的奥拉西坦市场。
茴拉西坦在1993年上市,侧重用于治疗健忘症、记忆减退、老年痴呆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2009年至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8%。2011年开始,上升的销售趋势出现下滑,前四厂家市场份额合计达72.7%,市场集中度偏高,首位厂家西安海欣制药占36.8%的比例,无锡凯西药业和国药集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15.5%和11.5%进入该品种前三甲行列。
随后上市的普拉西坦在样本医院未见销售记录,而正在研发如萘拉西坦、奈非西坦、罗拉西坦和考拉西坦等品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伴随不断扩宽的适应范围,这类改善脑功能、促智药物会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