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诊断标准已经发生哪些更新?
第一条在原来的“胸闷或咳嗽”前面增加了“伴或不伴”,后面增加了“夜间及晨间多发”。这样是为了加强注意“不太典型的哮喘”,以及突出哮喘发作的时相特点。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
支气管哮喘要注意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饮食中应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腐、豆浆等。这些食品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铁元素,而且又无增痰上火之弊,对增强病人体质有利。
第一条在原来的“胸闷或咳嗽”前面增加了“伴或不伴”,后面增加了“夜间及晨间多发”。这样是为了加强注意“不太典型的哮喘”,以及突出哮喘发作的时相特点。
症状和诱发因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性和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例如,炎症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已经在哮喘和SDB中得到确认。此外,半胱氨酰白三烯的存在似乎在腺样体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发展成为SDB的主要因素之一。
哮喘一般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的疾患。通常会出现多变可逆气流受限,并且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并且很多患者会在夜间发作。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很容易威胁生命,因此大家需要重视的。
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初期常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通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而全身症状较为轻微,但可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自觉咽喉部发痒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过敏性哮喘是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疾病。有人曾调查1500名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现其家属中48.4%有过敏史;而在876名正常人中,仅14.5%的家属有过敏史。
支气管哮喘多数由过敏因素而诱发,有些过敏体质者,应注意少吃或不吃鱼、虾、蟹、蛋、牛奶、生冷食品,以免诱发哮喘。患者平时应了解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一旦发现哪种食物诱发哮喘,就要忌食。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对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时,推荐使用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及未控制三个不同等级的定性评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