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特点
摘要:老年性哮喘病史较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与COPD类似或混合存在,并常合并存在其他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发作诱因。
老年性哮喘作为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与普通哮喘相似,主要表现为由TH2淋巴细胞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高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反复发作使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机体启动损伤修复机制,“损伤?修复?损伤”恶性循环导致气道结构发生不可逆性气道重塑。气道重塑是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上皮细胞黏液化生、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杯状细胞过度增生、血管增生、基底膜增厚、气道水肿等病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气道痉挛的可逆性减弱或丧失,脱离变应原后气道仍然呈高反应性,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导致不可逆性气道阻塞。老年性哮喘由于病程长,其气道壁增厚、气道狭窄、阻塞均较年轻人更明显。
老年性支气哮喘及其发病机制有哪些特点?
老年性哮喘病史较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与COPD类似或混合存在,并常合并存在其他疾病,
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发作诱因。活动性气促表现得更为明显,
咳嗽、咳
痰较为常见,痰量较多且粘稠,而典型发作性哮喘者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喘息。
老年性哮喘的发病机制有自己的特点,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长期吸烟:长期吸烟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而后者是哮喘的主要特征之一;
2、β-受体阻断剂的应用: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较为高发,实用各种β2-受体阻断剂的机会较多,而此类药物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而使气道易于痉挛而诱发哮喘;
3、阿司匹林及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的应用:目前为了预防和治
疗
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明显上升,而患有骨关节退行性变或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用消炎痛、
布洛芬等非类固醇类药物的机会较多,上述药物可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致使体内合成白细胞三烯大量增加,导致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