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优于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已应用超过30年。然而,目前几乎没有研究评估CSII对CVD和死亡长期风险的影响。这项研究旨在评估与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相比,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对1型糖尿病患者CVD和死亡的影响。
现在的胰岛素分为好几种,其中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等。都是可以对胰岛素患者进行治疗的。很多的患者因为家庭经济的关系,所以导致的使用的胰岛素只能选择较便宜一点的
胰岛素在使用中,要随时调整药量,如糖尿病人感染、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则需较多胰岛素;而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尿剂、消炎痛也有可能会使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增加。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已应用超过30年。然而,目前几乎没有研究评估CSII对CVD和死亡长期风险的影响。这项研究旨在评估与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相比,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对1型糖尿病患者CVD和死亡的影响。
英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并且此相关性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目前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抑制肝脏的生糖作用。与之相比,由胰腺合成产生的胰岛素具有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防止血糖水平过高的作用,新研究发现如果在早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可以更小的代谢副作用换取同样有效的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糖尿病患者注射的人胰岛素是用重组DNA方法生产,其序列和化学成分与人胰腺所产生的胰岛素一模一样。注射前储存于药瓶内的胰岛素,自身聚合形成六聚体结构,皮下注射后六聚体逐渐解离成二聚体,进一步解离为单体才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发挥降糖作用。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一种降血糖的激素,但其生理作用不仅限于降低血糖。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以后,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对营养代谢、生长发育、体液稳态、血管张力等多种生理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不同类型和剂型胰岛素的选择对于不同进程DN的疗效有所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程进展,适时起始胰岛素治疗,选用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量明显大于静脉给予等量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释放,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肠促胰素效应”。这是由于进食刺激了胃肠道,使其分泌肠促胰岛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
随着T2DM病程的进展,患者大都需要启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本身能促进合成代谢,具有潜在的增重效应,因此临床上更需要在血糖控制和体重增加之间达到平衡。
第二次全球胰岛素注射技术近况调查显示:59% 的患者选择大腿作为注射部位,而在大腿进行的全部注射中27%没有捏皮,54% 的患者在刚刚完成注射未拔出针头时即提早松开捏皮。这些错误的注射手法都会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