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目前,很多人对糖尿病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引起的,其实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有症状的心脑血管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主要是用阿司匹林)效果相似。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获益明确,血糖控制没有确切效应。
一般认为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导致周围运动神经病变有关,而广泛的血管壁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栓塞、缺血、出血等被视为眼神经麻痹的病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并非导致眼外肌麻痹的唯一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要按照病情轻重不同治疗。轻度时,可以用中成药治疗,到了中度或者重度就要用到激光或者手术治疗,所以糖尿病一定要注意预防眼病的发生。
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需要马上使用的能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即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身体需要的时候,这些糖原就会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来补充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不足,使血糖不至于降得过低。
有时候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疖子,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为最初表现。因为血糖升高是不知不觉的,血液是甜的,就成了细菌的培养基,小的破口就可能引起皮肤、粘膜的感染,但这种症状往往被忽略或者不往糖尿病上想。
主要原因是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皮质醇、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在两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出现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