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流程
定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发生胰岛素严重不足,升糖激素水平不适当升高,进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最终导致高血糖、尿酮、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DKA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症状DKA临床表现为多尿、口渴、多饮,体重下降,疲乏无力,视物模糊,酸中毒呼吸(Kussmaul呼吸),腹痛(特别是儿童),恶心呕吐,神志淡漠、嗜睡,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具体方案
胰岛素小剂量速效胰岛素安全有效。给药剂量按0.1U/(kg·h)开始,约4~6U/h,血糖下降速度70~110mg/h为宜。再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后胰岛素减量或酌情改为皮下注射。
补液及时、足量补液,是抢救DKA首要的、关键的措施。通常使用生理盐水,在前两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及末梢循环情况决定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对于老年人,或伴有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适当减少输液量。DKA患者输液量可按原体重的10%估计:1000~2000ml/前4h,4000~5000ml/24h。
血糖>13.9mmol/L以上者:可补生理盐水,伴低血压或休克者联合胶体溶液,注意监测血钠;患者血糖<13.9mmol/L时:可改为5%葡萄糖,葡萄糖加胰岛素有利于减少酮体产生。
维持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补钾:在治疗过程中,只要患者尿量正常,无高钾情况存在,应预防性补钾,尽可能使血钾维持在正常水平;待病情稳定,患者能进食后,改为口服补钾,3~6g/d,持续5~7天。
补碱:轻症DKA患者,随着补液和胰岛素的应用,酸中毒随之纠正,不用补碱。
补碱指征为:①血pH<7.1;②血钾>6.5mmol/L;③对输液无反应的低血压;④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高氯性酸中毒。
监测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监测频率为每2小时1次,注意监测尿糖;血、尿酮体水平,以及生命体征;尿酮体转阴后,酌情延长间隔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防
提高对DKA症状的早期识别。
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
2型糖尿病合理用药,在应激及急性伴发病时密切监测血糖;血、尿酮体等。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
(实习编辑:黄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