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子午睡眠”的习惯。子时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一天之中阴气最盛的时间,也是胆经主气的时间,子时入睡能引阴入阳,使肝胆调和。子时不睡则易造成胆汁新陈代谢障碍,损耗肝胆之气。肝胆之气不足,则上不能明目,下不能养筋,便会出现神疲乏力、双目少神、腰膝酸软等症状。肝胆对应五色中的青色,子时不睡则面色泛青。
而午时是指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此时正是午餐时间,餐后气血大部分都灌注于胃,以助食物消化、吸收。这时大脑就有供血不足之感,此时再入睡片刻,既有利于脾胃消化,又有利于养心安神。因午时是心经主气,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刻,睡个午觉,心气充足,引阳入阴,则形安神和,面色红润。
糖友午睡有讲究
人们午餐后往往都有饱困现象,对于正常人,餐后可小憩半小时到一小时。但糖尿病患者在餐后的确不宜马上就午睡。因为糖尿病患者在餐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的血糖值会很高。吃完饭马上就睡觉,葡萄糖得不到消化利用,很容易让血糖再升高。
糖尿病人如果餐后马上入睡,非常不利于餐后血糖控制。“糖友”午餐后适当活动半小时,然后再小睡一会儿,最多不要超过一小时。午睡超过1小时会增高血糖,也让人更觉乏力,而进食后马上睡眠不利于消化,所以最好在午餐后15分钟再安排午睡。而到了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家里都会开足冷气,这样睡起来虽然比较舒服,但室温过低容易感冒,最好能控制在22~26℃;冬季午睡则要盖好衣被。另外就是要选择安静的房间,光线不宜太强。
糖友应该正确午睡
餐后午睡会不利于糖友血糖的恢复,因此要想午睡控糖两不误,糖友还需了解正确的午睡方式。
晚餐不能过饱,过饱则卧不安.俗话说:“早餐要看表,午餐要看活儿。”只有晚餐才有充足的时间稳坐在餐桌前,因此家人聚餐、朋友聚餐,生意场上的应酬,大多都放在晚上。殊不知,由于晚上人体的消化系统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晚餐吃得太多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影响肝脏的解毒、分解、合成等功能,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也使许多人夜晚难以入睡。因此,晚餐要注意3点——早吃、素食、少吃。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午睡是否仍有必要呢?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要注意什么呢?
1、餐后适当运动再午睡。中午刚吃过饭,大量的血液流向胃,大脑供氧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糖尿病人可以在餐后散步30分钟左右,待食物消化、血糖稳定后,再进行午睡。
2、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人的一个睡眠周期为1-1.5小时,若午休时间过长,超过一个睡眠周期,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因此,糖友们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
3、最好躺着午睡。一些上班族午睡喜欢趴着,这样不仅会对脑部、眼球产生压力,也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最好可以躺在沙发上或半靠在椅背上,使身体呈平躺的姿势。
4、睡觉后适当喝水。睡醒之后喝一杯水,可以有效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有助于糖友更快的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如果说熬夜会导致正常年轻人出现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那么对于一些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人来说,继续熬夜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1.熬夜会造成血糖控制不稳定
熬夜会刺激大脑皮层,使之活跃,刺激下丘脑交感神经中枢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导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的升高。凌晨4点到上午9点这个时间段血糖是最容易升高的。对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晨不起床及时吃饭,前一天晚上注射的药物还在起作用,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2.熬夜会造成血压升高
多数人的血压会出现有双峰,一个是上午的6点到8点,另一个是下午的4点到6点。下午6点过后,血压缓慢下降。这种波动性变化是由体内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调节产生的。而熬夜则会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每日血压变化失去正常的曲线。长期血压过高使得熬夜人群易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3.熬夜会造成身体免疫功能失调
长期熬夜会造成身体免疫功能失调。同时,身体的免疫能力还会降低,使人体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都会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