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护理 > 皮肤不好也伤血糖 糖尿病患者护肤法则

皮肤不好也伤血糖 糖尿病患者护肤法则

2019-06-27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最重要的是积极控糖,做好血糖监测。注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勤于观察足部皮肤,若皮温降低,皮肤颜色变白甚至变暗红、紫黑,且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易出现溃疡、坏疽。

随着立冬的到来,气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既干又冷。这个时节,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注重护肤,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皮肤问题和血糖波动。

皮肤感染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为当血糖控制不良时,高血糖可以改变皮肤的状况。高血糖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温床,并降低机体抵抗力。皮肤感染可以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使病情加重。如果处理不当,皮肤问题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1。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十分重要,值得深入讨论。

糖尿病人的常见皮肤问题

皮肤干燥、瘙痒

患者血糖高时往往尿多,机体水分流失增多,导致皮肤脱水。出现皮肤干燥1、瘙痒,甚至脱屑、皲裂。患者若搔抓,之后又可能造成感染。

细菌、真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皮肤感染最常见的是葡萄球菌。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导致细菌定植,诱发毛囊炎、疖、痈的发生1。

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潮湿的皱褶部位易滋生真菌。感染真菌后可引起皮肤红斑、水疱并伴有严重瘙痒。而真菌感染有时会导致皮肤发生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1。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因之一2。

糖尿病人的皮肤保养与护理

积极控制血糖、血脂、体重

长期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强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能显著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并发症2。

基础护理

保持合适的室温及湿度。穿着宽松的纯棉衣物,不穿羊毛或化纤类内衣,以免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

糖友洗澡水温控制在40℃左右即可3,过热易使皮肤干燥。每次洗澡时间10~15分钟以内,洗澡过久会洗掉皮肤表面油脂,导致皮肤干燥。泡澡同样会导致皮肤失水,也应避免。沐浴后建议使用温和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滋润,这样有益于软化皮肤和防止瘙痒。脚趾缝、皮肤皱褶、腋窝等处不要涂抹润肤霜1。若局部有瘙痒,要勤换衣裤、保持清洁,并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露4。

糖尿病足的预防

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症状不重视,常导致病情发展成溃疡、坏疽,甚至截肢。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怎样预防、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护理,让患者明确了解糖尿病足的严重性。

病人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合理分配饮食。建议适当运动(但注意运动时足部负重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足部受伤和身体不适)。

足部保持卫生,穿合脚、透气的鞋袜,不赤脚行走;及时治疗鸡眼、脚癣等足部皮肤病,注意防感染。冬季取暖要注意防烫伤,不建议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洗脚注意水温保持在40℃上下。

修剪趾甲时不要剪得太短,必须平剪,可以用小锉子将趾甲边缘修圆滑,不要用尖锐的利器削剪趾甲的两端。有视力障碍者,请家人帮助修剪。

患者应经常检查双足,例如可每晚睡觉前仔细观察足部是否有外伤、皮损等,发现后及时就医。

糖尿病足的护理

最重要的是积极控糖,做好血糖监测。注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勤于观察足部皮肤,若皮温降低,皮肤颜色变白甚至变暗红、紫黑,且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易出现溃疡、坏疽。

患足若出现水疱或足癣,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脚,每日3次,不超过1周。保持患处清洁,张力性水疱不宜切开,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并注意预防感染。若形成感染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敏感抗生素。感染严重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

建议嘱糖尿病人每日适当做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做甩腿、提脚跟-脚尖、下蹲等运动。平时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糖足患者因足部感染坏疽多伴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常有自卑心理,或因长期住院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多开导、安慰和鼓励病人,使其情绪稳定。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