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糖尿病,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首先会蹦出“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事实上,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呈现“三多一少”等代谢紊乱的表现(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然而,患者为何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恐怕知者寥寥无几。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涨涨知识吧~
多尿
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
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多饮多食
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所致。
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
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
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
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
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