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并发症护理 > 糖尿病肾病防治该走出的5大误区!

糖尿病肾病防治该走出的5大误区!

2018-04-09 来源:糖友同伴支持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浮肿和蛋白尿,需要通过评估尿日蛋白排泄率才能筛查出早期糖尿病肾病。当病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糖尿病肾病IV期),则可能出现水肿、蛋白尿、贫血、高血压等表现。所以,不能以水肿判断有无糖尿病肾病。

 第三章《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误区》13-17

 
13、没有浮肿和蛋白尿,就可排除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浮肿和蛋白尿,需要通过评估尿日蛋白排泄率才能筛查出早期糖尿病肾病。当病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糖尿病肾病IV期),则可能出现水肿、蛋白尿、贫血、高血压等表现。所以,不能以水肿判断有无糖尿病肾病。而蛋白尿可以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唯一表现,包括早期的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随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持续性蛋白尿。当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普通尿液检查蛋白可以呈阴性,需要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来诊断。
 
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规定:
 
(1)1型糖尿病程5年以上及所有2型糖尿病从诊断开始,即需要筛查糖尿病肾病,并应每年评估尿白蛋白排泄率。
 
(2)对于所有成人糖尿病,不管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多少,至少每年测定血清肌酐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期。
 
14、只要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升高,就可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目前,诊断糖尿病肾病多用Mogensen临床分期法,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来诊断。
 
I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及内压增高;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正常;经适当治疗可恢复。
 
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该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运动或应激后排泄增加,祛除诱因后恢复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血压多正常。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20~200微克/分钟(或30~300毫克/24小时),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血压轻度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増厚和系腊基质明显增加,已有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
 
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0微克/分钟(或〉300毫克/24小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克,严重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压,往往伴不同程度的氮质潴留和糖尿病眼底病变;肾小球基底膜进一步增厚,系膜基质进一步增加。
 
V期:终末期,即肾功能衰竭期。尿蛋白排泄量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毫升/分钟,伴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目前规定,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要求3~6月内应重复检尿微量白蛋白,经3次检查,至少2次以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微克/分钟(30毫克/24小时),并排除引起蛋白尿的其他原因后,才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仅一次尿微量白蛋日排泄率升高且伴有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否则,就不能确诊。
 
15、出现蛋白尿,一定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常有蛋白尿,并具有以下特点:
 
(1)常有白蛋白尿。
 
(2)尿沉渣通常无明显异常,大多没有管型、白细胞,但可以有少量红细胞(每高倍视野下2~15个)。
 
(3)大多数患者在糖尿病肾病之前已经合并视网膜病变。
 
(4)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病程5年以内很少并发糖尿病肾病。但是,蛋白尿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专利,其他疾病也可以有蛋白尿,如果缺乏以上糖尿病肾病的特征,要考虑到非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如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相关性肾炎、遗传性疾病等,必要时可做肾穿刺活检加以鉴别。
 
16、出现排尿痛,查尿蛋白阳性,一定是糖尿病肾病
 
出现临床蛋白尿时,要排一除引起蛋白尿的其他原因,如严重高血糖泌尿系感染、剧烈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衰及水负荷增加等。如果有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尿白细胞增多,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此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需控制感染后复查。
 
17、肾功能正常,可以排除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但肾功能并不会异常。如果患者病情控制很好,则糖尿病肾病进展到肾功能异可经历很长的时间。如果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即肾功能异常,则已经进入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所以,不能说肾功能正常就没有糖尿病肾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