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更能改善血糖控制
摘要:来自OpT2mise试验的结果提示,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较一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HbA1c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来自OpT2mise试验的结果提示,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较一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HbA1c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该试验对年龄在35~70岁之间接受一天多次注射(MDI)治疗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大(0.5~1.8U/kg/天)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进入试验2个月后对治疗方案进行标定,试验过程中停止使用除
二甲双胍外的所有口服
降糖药物。
在基线水平以及6个月研究结束时对检测所有参与者的血浆C肽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参与者进行分组。研究人员观察这些生物指标与基线HbA1c水平、HbA1c变化幅度的关联,以及不同治疗分组的HbA1c变化情况。
患者的基线HbA1c水平在8%~12%范围内,随机分配至接受胰岛素泵治疗(n=168)或继续使用MDI(n=163)治疗组。
结果显示,在试验进行6个月后,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
血糖控制水平更好(HbA1c从9%下降至7.9%)。比较两组HbA1c水平的下降幅度可发现,胰岛素泵治疗组额外下降0.7%((P<0.001)。此外,与MDI治疗组相比,胰岛素泵治疗组的每日胰岛素使用总量下降20%,这提示持续使用泵输注胰岛素治疗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还发现基线HbA1c值与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或C肽浓度没有相关性。在C肽浓度<156pmol/L的患者中,胰岛素泵治疗组与MDI治疗组的HbA1c水平并无差异。此外,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否为阳性的不同组之间HbA1c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提示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C肽浓度不能作为是否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决定依据。
研究人员写道,“胰岛素泵治疗的获益并不依赖于基线时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否为阳性或C肽水平,所以这些生物指标不能用作评判MDI治疗时血糖控制不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应改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