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护理 > 餐后2 h血糖一定比餐后4 h血糖高?并非如此!

餐后2 h血糖一定比餐后4 h血糖高?并非如此!

2017-12-20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情况看,餐后2h之内的血糖是一个上升的阶段,2h之后则是下降的阶段。这是概论,绝对不是每个个体都这样的。

  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情况看,餐后2h之内的血糖是一个上升的阶段,2h之后则是下降的阶段。

  这是概论,绝对不是每个个体都这样的。

  (血糖含量为哈是mg?---老美就用它,等待中国真正强大,就说了算了...)

  给正常人进行OGTT,血糖的高峰常常出现在喝葡萄糖后45~75分钟,1h的血糖就会大于2h的血糖。但是,如果吃馒头餐或者“正常饮食”,高峰的时间点就会后移,比如是60~120分钟。这种差距,是来自于食物的量和质,这个质就是食物的“血糖指数”。含有同样量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指数高的,血糖升高的坡度就大,峰值就会前移,相反,就会变缓变晚。

  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在餐后3h左右的时候,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都会回归到接近于空腹状态。

  在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就是糖尿病前期:

  ①空腹血糖大于6.1而小于7.0---空腹血糖受损;

  ②餐后2h血糖大于7.8而小于11.1----糖耐量减低;

  上述2者并存

  单纯的空腹血糖受损相对较少,一般都是和黎明现象相对应,而糖耐量减低以及二者并存的状态更为常见。所以,很多预防糖尿病的研究,多是针对“糖耐量减低”而做的。

  空腹血糖上升0.9mmol/L而餐后2h则是升高3.3mmol/L差距内的范围。餐后2h血糖升高更为突出了,而此时的胰岛素分泌峰值常常因为早期时相分泌的缺失而代偿性的高分泌,而且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常常到3~4小时仍然不能回落正常。于是很多人在被诊断糖尿病之前,常常有“低血糖“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机制,就是在餐后3~4h的时候,糖原储备被用完了,需要肝脏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进行糖异生补充。但是,此时的高胰岛素血症则适当的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从而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出现。

  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是中国人(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患2型糖尿病早期的血糖变化特点,其实从糖耐量减低就开始啦。为什么是“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这样的呢?除了与饮食(血糖负荷指数)有关系外,胰岛素分泌的早期时相的消失更为有关。这是另外的话题,今天就不展开了。

  餐后高血糖发生在2h左右,是因为升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类主食的吸收是有时间曲线的----这和食物的血糖负荷指数相关。这也是很多病友监测血糖1h--2h--3h--4h血糖不一样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纠结与数小时内血糖的变化,其实,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可不是唯一哦)

  对于绝大部分患者而言,餐后2h左右高血糖峰值常常是最主要的。基于血糖控制的需求,于是就产生的很多降低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药物(由于它们主要是针对餐后血糖的,所以,在中国糖友的使用比例可能要远超其他欧美国家)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格列奈类:很多2型新发糖友,此类药物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餐后2h血糖良好,后面很容易低血糖,于是很多人就需要适当加餐。

  糖苷酶抑制剂:它降低餐后2h血糖的机制,就是延缓食物的吸收,类似改变了食物的血糖指数,起到了“削峰去谷”的作用。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当胰岛功能较差的时候,使用胰岛素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在改善餐后2h血糖方面,作用要优于人胰岛素,而且后期的严重低血糖会很少。

  DPP-4抑制剂:对于餐后血糖的改善,也强于餐前血糖。

  对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的金指标。为了它的达标,业内有“先降基础再降餐后”的“名言”,就是说:当糖化血红蛋白很高,要先解决基础血糖,当三餐前和睡前等基础血糖值比较良好的时候,再把重点放到餐后2h血糖的关注上。

  如上说,餐后2h左右是血糖的高峰值,也是血糖达标的微调阶段----先降基础再降餐后嘛!基础达标了,而糖化血红蛋白还不达标,就要关注餐后血糖了,餐后2h就成了此时的重点。

  但是,并非都是这样!

  昨天,糖友微信群一位病友就说了:她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左右,而餐后3~4h却升高到了十二三个,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虽然是个例,但是,并非少见!

  如果确定的确没有低血糖和两点之间的加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考虑这么几种原因:

  1、胃轻瘫或胃肠消化不良:这种情况会导致食物被消化吸收转变成血糖的速度明显减慢。

  胃轻瘫多发生在多年老糖身上,我有关于此方面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要说的,胃轻瘫常常是阶段性的,所以,餐后3~4h血糖高于2h的情况可以表现为一过性。

  胃肠消化不良,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导致的消化不良等等。消化酶的不足从而影响食物消化吸收的速率。

  2、使用较大剂量的糖苷酶抑制剂;

  3、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明显超标。

  较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对血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这个比例高到一定比例时,就会对血糖谱的变化构成影响。蛋白质较多时,对餐后3~6h的血糖升高有贡献,脂肪比例较大时,会对6~10h的血糖升高构成影响。

  这也是我一直建议大家学习糖尿病饮食计算的原因吧。

  4、药物问题:除糖苷酶抑制剂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不要纠结其他的任何药物。本来不是其中的原因,这里也要提一下,这种情况与您用二甲、磺脲、胰岛素等药物无关系,除非低血糖以及加餐。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要学会找原因。糖尿病就约等于高血糖,血糖高了,就要找原因。而这些原因的寻找,需要更多知识的积累。

  因为,因果不是一对一的,要在众多可能当中找到那个您自己的真正原因。

  如果找不到原因,也不要纠结,把发生事件的具体情况记录下来!当这种记录较多时,您或许就会发现它们的共性,这就是“大数据”。

  记住,血糖从来就不是“绝对完美”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