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轻则需要清创缝合,重则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
糖友一旦身体出现伤口,尤其四肢部位,很容易伤口发生细菌感染。
原因不难理解:血液的糖分越高,“养分”越高,就越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血液循环又不好,这些都会造成伤口不容易愈合的问题。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朋友,经常不经意鞋子里进了沙子,磨着磨着脚就被磨破了。然后老人家又不以为然,结果伤口慢慢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发生溃疡、感染甚至畸形,变成严重的糖尿病足病。
这种疾病治疗起来很困难,所以重点在预防。以下是医生建议的“5步预防糖尿病足”:
1.勤剪指甲
指甲太长不仅不方便日常生活劳动,藏污纳垢,还会容易划伤我们自己的皮肤,所以糖友应勤剪指甲。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皮肤损伤,很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剪指甲的时候要留出1毫米左右长度,否则甲床被破坏了,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还容易损伤指甲周围组织,引起感染。
当然,如果老年糖友视物不清或者四肢不灵活,建议就不要自己给自己剪指甲了,不然容易发生意外,剪伤周围的皮肤组织。
2.治疗“脚气”
脚气病,也称“香港脚”,由真菌感染引起。如果治疗不及时,这些微小的隐患,往往引发大问题。
要知道,糖尿病加真菌感染的话,是很难再使皮肤完全恢复的。
3.预防脚伤
如鞋子进了沙子磨脚,走路久了脚起了小水泡,冬天脚皮肤干裂等,都要重视。
这些小损伤的出现,不要置之不理,可以用创口贴贴上暂时起保护创面作用。
注意贴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不利于伤口恢复。
4.警惕冻伤或烫伤
天气冷或者温度骤降要注意脚部保暖,加上糖尿病患者的末梢循环不太好,就更加要预防长冻疮了。
同时还要警惕烫伤。尤其冬天老年人喜欢泡脚,但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双脚对于温度的感觉会出现偏差,往往觉察不到温度的正确变化,即感受不到“烫”,一直往盆里加热水,知道出现明显的脚部发红、发紫才意识到,甚至出现水疱、溃疡,后期甚至感染,后果非常麻烦和痛苦。
所以习惯泡脚的糖友,在家要常备一个水温计,防止烫伤。
泡脚的水温尽量不要超过40℃,以37.5℃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
5.慎选鞋、袜
糖尿病人的袜子一定要选择宽松的棉袜,不能勒得太紧,否则会加重血液循环瘀滞。
鞋子建议选择鞋口较宽松、平底的、软底的、鞋垫稍微厚一点的款式。
除此以外,日常穿鞋前应该养成检查鞋里有无沙子等异物的习惯,防止走路硌脚。
得了糖尿病,日常生活就要做一位“有心人”,对待比正常人要繁琐复杂的注意事项,请糖友务必要耐心、细心、专心。
对待身体出现的小问题不要得过且过,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还要定期门诊复查,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好,才能延缓糖尿病进展,避免或者延迟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