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减肥,大家想到的最多的就是:节食、运动。而且希望短时间内就能够立竿见影,糖尿病领域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组长邹大进教授告诉我们,与其胖了再减,不如从预防做起。肥胖也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就可以避免发生肥胖。看看以下关于饮食方面的细节,是不是你所忽略的呢?
1、晚饭要吃的少
很多人说:“我早饭也不吃,中饭吃的也不多,就晚上好好吃一顿,为什么还这么胖呢?”坏就坏在晚饭这顿上了。晚饭一定要吃的少,早晨和中午脂肪合成的能力比较慢,没有那么迅速,但是人体一到晚上脂肪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是白天的10倍左右,晚上稍微多吃一点,脂肪就会大量堆积在体内。
2、细嚼慢咽
其实人每顿吃饭都在消耗能量,但是消耗能量的多少与牙上下活动是有关系的,很多人囫囵吞枣,上下牙根本就没动,就吃的很多。国外做过试验,细嚼慢咽的人和囫囵吞枣的人相比,吃同样的能量,前者一年体重要轻3%-5%。吃得快通过自己咀嚼消耗能量的能力就少,所以食物的动力学不够。因此要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一口饭一口菜,吃到嘴里要数30下才能咽下去。或者用平常非做事的手吃饭,即平常用右手吃饭的改用左手吃饭,用左手吃饭的改用右手吃饭。这样也可以减缓吃饭的速度。
3、少吃多餐
一天的能量最好分成五顿来吃,要比把五顿的能量全部放在一顿来吃减肥的作用更加明显。一定要做到三餐不要太饱,两餐之间要加点水果。在饭店里饭后吃水果是不符合要求的,应该是在饭后2小时后吃水果。
4、餐前喝汤
广东人都是餐前喝汤,所以广东人肥胖的明显比北方少。一般来说,北方人都是在先吃了一大堆东西后再喝汤,要学广东人,一开始就喝汤。这样可以稀释胃酸,胃酸稀释后饥饿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喝了汤以后胃的容量大概占据了1/3左右,增加饱感。
5、餐前吃水果
水果既可以在餐后2小时再吃,也可以在餐前吃,这样吃饭就少,热量摄入就比较少了。
6、吃食物的膨胀剂
食物膨胀剂是医院特制的一类食物。在餐前用一大杯水浸泡后就膨胀开,这种物质最多增加饱感,但是一点都不被吸收,而且还带走了20%的脂肪含量。适合食量确实很大,吃了以后还有饥饿感的人。
邹大进教授说,当下减肥理念出现重大偏差,减肥以骨感美为标准,不少减肥者因此患了神经性厌食症,严重损害健康。真正健康的人是那些相对丰满,体型匀称的人。适度的脂肪储备可维护健康,所以一定要科学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