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相关新闻 > 为了 5 万美元,糖对心脏的损害被隐瞒了 50 年

为了 5 万美元,糖对心脏的损害被隐瞒了 50 年

2017-10-31 来源:内分泌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 高糖、高脂、高热量是其饮食特色。这也导致了其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高发。上世纪中叶起,对健康的关注,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使得这类产品的销售受到了很大影响。
  阴谋论永远都有市场,但阴谋论有时就是事实。
 
  这是一段尘封了50年的秘密对话。
 
  Wearewellawareofyourparticularinterest,andwillcoverthisaswellaswecan.
 
  我们非常看重你的意见,并且我们将尽可能满足。
 
  Letmeassureyouthisisquitewhatwehadinmind,andwelookforwardtoitsappearanceinprint.
 
  我非常确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并且非常期待这些内容尽快交付刊印。
 
  第一句话来自于当时哈佛大学著名的营养学教授Dr.Hegsted,而第二句话来自于制糖业的高管JohnHickson。
 
  显然,哈佛学者写了一篇制糖业高管想要的「软文」。而这篇「软文」刊登在顶级医学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以至于把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膳食建议带偏了数十年。相关的丑闻直至2016年才被JAMAInternalMedicine杂志所披露。
 
  但造成的潜在健康伤害已经无法估量。
 
  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回到50年前,文章开头那段话开始的那个年代。
 
  如何用金钱「洗白」危机
 
  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饮食最不健康的。
 
  高糖、高脂、高热量是其饮食特色。这也导致了其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高发。上世纪中叶起,对健康的关注,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使得这类产品的销售受到了很大影响。
 
  然而,到了80年代,很少再有科学家认为糖类添加是冠心病的一大诱因。在美国政府推出的第一版「1980年美国膳食指南」中,减少全脂、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以预防心血管类疾病,但并未提及糖添加是冠心病的诱因。那么,这几十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了维持庞大的糖工业帝国的市场销售,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各大糖巨头组织的糖业协会就利用自己的「金钱」影响力,不断对整个营养学专家进行渗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顶级营养学专家,在顶级杂志上刊登「糖无害」的观点。
 
  他们找到了哈佛医学院的几名教授,和医学领域最牛的NEJM。每名教授收到了相当于现在5万美元的商业贿赂,为此他们在之后的几十年都为糖工业摇旗呐喊。
 
  其中一位科学家是上文所说Dr.MarkHegsted,后来当上美国农业部营养部门负责人,并于1977年帮助起草联邦政府的第一版膳食指南。另外一位是哈佛大学营养学院院长FredrickJ.Stare。
 
  于是在之后的几十年间,不管是学术文章,还是官方膳食指南,都没有指出糖的危害之处。人们认为吃糖最多也就是导致蛀牙。而脂肪才是导致冠心病等疾病的根源。
 
  直到2007年,在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听证会上,都没有任何糖和心脏病、糖尿病有关的警示。事实上,据最新的研究显示,糖除了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外,还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密切相关。
 
  50年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糖遭受疾病。仅在2012年度,美国就有702,308例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相关的死亡,其中证明有10.8%的冠心病死亡及14.8%的糖尿病死亡与含糖饮料相关。
 
  这几位教授已经过世,但真相在2010年才被发现,并在去年揭露发布。
 
  他们也被永远钉在了学术的耻辱柱上。
 
  糖到底有哪些危害
 
  有逻辑的谎言太真,有时令人都不愿意怀疑。比如:「饱和脂肪酸的作用比糖更直接,可导致血胆固醇升高,从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然而,事实不是如此。
 
  有临床研究发现,当将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代替以相同能量的糖后(蔗糖或果葡糖浆;含糖饮料常用添加物),发现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这些变化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换句话说,摄入同等能量的糖对比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更大。
 
  一项纳入173,753例人群的Meta分析探讨了含糖饮料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发现,每天多摄入1份含糖饮料(1份=330mL,一听饮料的含糖量),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6%,喝得越多,风险越高。
 
  笔者曾见过28岁得心肌梗死的男孩,每天只喝「可乐」不喝水,熬夜打游戏,现从循证医学来看,真的一点不惊讶。
 
  相反,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并不能降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也不降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其他有关「糖」的知识
 
  除了这些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共识外,近几年来,还有多项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糖对人体的危害。
 
  1.即使是一瓶600mL的含糖饮料也会造成损伤
 
  含糖饮料导致冠心病,这个是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的。然而想不到的是,一瓶600mL的含糖饮料也能搞出不少事情。
 
  这是一项今年发表于心血管领域牛刊ATVB的研究。研究纳入健康的志愿者,平均年龄为31岁,每人发一瓶600mL含糖饮料(含72g糖,能量为1,200KJ)。
 
  以纯净水为对照,结果发现喝完600mL含糖饮料后,志愿者的微血管功能及大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而内在机制可能与血糖增高引起的氧化应激相关。
 
  2.要限制「坏糖」的摄入
 
  虽然小如一瓶含糖饮料也具有杀伤力,但我们并不应该把所有糖类都拒于门外。糖类是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应该均衡地摄入。
 
  而真正需要限制摄入的是「添加糖」,即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营养指南中建议,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5%以下,即约25~30克每天。而这些添加的「坏糖」,主要来源于含糖饮料、零食及烹调时加入的白砂糖等等。
 
  而说到糖的种类,这些添加的「坏糖」主要是蔗糖或果葡糖浆,而非葡萄糖,更不是淀粉、纤维素等多糖。大家如果有留意饮料的包装的话,大部分含糖饮料添加的就是白砂糖,而白砂糖95%以上的成分为蔗糖;少部分添加的是果葡糖浆,分解后产生果糖。
 
  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相对于葡萄糖或淀粉,蔗糖及果糖可诱导血脂升高、胰岛素抵抗、血小板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而限制蔗糖及果糖的摄入,以上的异常可得到明显的逆转。
 
  3.各种饮料的含糖量差异很大
 
  对于含糖饮料,除了最有名的「可乐」外,还有很多「披着羊皮」的成员,包括不限于果汁饮料、运动饮料、能量维他命饮料、冰茶、酸奶、凉茶、酸梅汤。
 
  以WHO添加糖25g以内每天的标准,随便1瓶就可超标。
 
  但也有比较健康的饮料,白开水,苏打水,以及各种无糖茶等。在中国常见饮料中,最健康的还是白开水。
 
  说在最后的话
 
  讲完整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我无话可说,几个哈佛教授就能影响整个世界健康走向50年,而当今,还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