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和鸡肉,到底哪个更有营养?
摘要:在民间,鸡汤历来被人们当作滋补佳品,有的地方甚至有“只喝鸡汤不吃鸡肉”的吃法,但是最近有一些媒体报道称:“喝汤不吃肉,扔掉九成营养,其实大部分的营养还是保留在鸡肉中。”按照这种说法,难道自古以来喝鸡汤的做法都错了吗?
在民间,鸡汤历来被人们当作滋补佳品,有的地方甚至有“只喝鸡汤不吃鸡肉”的吃法,但是最近有一些媒体报道称:“喝汤不吃肉,扔掉九成营养,其实大部分的营养还是保留在鸡肉中。”按照这种说法,难道自古以来喝鸡汤的做法都错了吗?
鸡肉VS鸡汤
第一回合:营养成分——鸡肉胜
鸡肉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因其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和人体需要一致,因此又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鸡肉经过熬煮后,其中的一些水溶性成分便溶解到鸡汤中,因此鸡汤也富含营养物质。虽然早期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汤中营养素的含量不断增加,但是毕竟可溶性的营养素有限,无论炖煮多长时间,鸡汤中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含量都不可能高于鸡肉。2009版中国食物成分营养数据表明:100克鸡肉所含蛋白质为20.9克,但100克鸡汤仅含蛋白质1.3克,而其他的营养物质亦是如此,因此,鸡肉的营养价值永远高于鸡汤。
虽然鸡汤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相比鸡肉而言,鸡汤不仅具有鲜美的味道,还含有丰富的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短肽和游离氨基酸、骨胶类物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这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溶入汤中,进入人体,消化吸收率高,相比鸡肉而言,胃肠的消化负担减轻很多。因此,鸡汤比鸡肉更适合一些病后虚弱、消化功能弱的患者。
此外,鸡汤中还有一些化合物能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的兴奋,刺激胃黏膜,并可以反射性地促进胃酸分泌,增进食欲。
鸡汤的多种用途:
【缓解感冒症状】
鸡汤中含有的短肽和游离氨基酸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对
抗病毒,缓解感冒症状,此外热鸡汤本身也能对缓解鼻塞等症状有所帮助。
【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
鸡汤的丰富营养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还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及婴儿的健康。
烹饪有道,鸡汤更营养
“用文火煮三个小时,鸡汤营养最高”,这是一位已有30年烹饪经验的厨师告诉小编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您怎样烹制鸡汤让其更有营养,口感更佳。
1.炖鸡汤与一般的排骨汤不同,应该加盖用大火炖煮20分钟,然后在80℃保温40分钟。用该条件烹饪的鸡汤含有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最高,品质最好。
2.瓦罐和普通高压锅烹制的鸡汤,蛋白质更易于消化吸收,多不饱和脂肪酸更丰富,矿物质含量较高,营养品质最好。
3.预先用醋浸泡和翻炒有利于保持鸡肉的营养成分,促进鸡肉中营养成分的析出。
4.煲汤时加入人参、
黄芪、枸杞等药材,通过炖煮,药材中的植物化合物便能释出于汤中,人们便可通过喝汤来摄入这些植物化合物,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另外,平常熬炖鸡汤时也可加入香菇、海带、山药等食材,不仅使得鸡汤味道更加鲜美,营养也会更加丰富。
其实鸡汤和鸡肉各有其益,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如果要补充蛋白质固然是鸡肉更好,但如果论消化吸收和食疗功效,则鸡汤更胜一筹。因此,只有将肉和汤一起食用,人体才能吸收更多营养。但是,糖尿病是一种需要控制能量摄入的疾病,在补的基础上还必须防止能量摄入过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鸡汤和鸡肉时必需注意以下几点:
1.油撇清。煲好的鸡汤表面有一层清亮的鸡油,里面含有部分饱和脂肪酸,而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油脂摄入量,因此最好把油撇清再喝。
2.去鸡皮。通常鸡皮含皮下脂肪和皮脂较多,糖尿病尤其是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吃鸡肉时应去皮,您可以炖完汤之后再去皮,数据表明100克鸡汤中的脂肪含量为2.4克,也就是大部分的脂肪仍存在于固体食材中,鸡肉和鸡皮之间有层薄膜可以防止炖煮时脂肪溢出。
3.鸡胸脯肉脂肪更少,蛋白质更高。鸡胸脯肉不仅所含脂肪和能量均低于鸡腿肉,蛋白质还高于鸡腿肉。所以,平常您可以买鸡胸脯肉炖汤,比起炖整只鸡,除所含能量更低之外还能控制摄入量。
4.饭前喝汤。鸡汤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所以最好饭前食用,特别是胃肠功能低下的人。对于糖尿病患者,饭前喝汤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量。不过每次喝汤以100~200毫升适宜,不宜饮用过多以免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
5.痛风患者不宜喝鸡汤。鸡肉经炖煮后,50%的嘌呤可溶于汤内,所以痛风患者尽量少喝鸡汤、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