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脂检查中的另一个“坏”成分
摘要:通过读报纸或是看电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坏胆固醇”这个名词,可能也知道它的学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可是您知道吗,在抽血查血脂得出的报告单上,还有一类血脂成分也有点“坏”,它叫做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
通过读报纸或是看电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坏胆固醇”这个名词,可能也知道它的学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可是您知道吗,在抽血查血脂得出的报告单上,还有一类血脂成分也有点“坏”,它叫做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
应该有不少人对“甘油三酯”知之甚少。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肪形式。在我们进食之后,食物中的脂肪会被消化成为乳糜颗粒来进行吸收,乳糜颗粒的主要成分就是甘油三酯。机体还能够将我们所吃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转化成甘油三酯。多数肥肉中的脂肪将近90%都是甘油三酯。
重要但有点“坏”
我们身体中有大约99%的脂肪都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进行储存的,而这些储存的脂肪是机体最重要的储备能源,因为它的能量密度比淀粉和蛋白质都高。(注:能量密度是指一定体积的食物所产生的热量,1克脂肪能提供9千卡热量,而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只能提供4千卡热量。)脂肪的形成需要
胰岛素的存在。脂肪中的甘油三酯一般在两餐之间和夜里被代谢来提供能量,在我们禁食或胰岛素水平较低时也会被做为能量的来源。在长时间禁食或是胰岛素绝对不足的时候,肝脏在代谢脂肪以释放能量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类叫做“酮体”的副产物。酮体产生过多将会导致酮症酸中毒。
引起甘油三酯增高的原因有很多,这其中就包括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还伴随有HDL(高密度胆固醇,即“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从而会出现一种叫做“糖尿病性血脂障碍”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患者的血液中还会出现一种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它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硬化作用),虽然有时候他们的低密度胆固醇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和腹型肥胖都是“代谢综合征”的标志,有8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代谢综合征。而这些危险因素的联合意味着患者因心脏病而过早死亡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
控制目标
理想值/正常值:<150mg/dl(1.7mmol/L)
临界高值:150-199mg/dl(1.7-2.2mmol/L)
高:200-499mg/dl(2.2-5.6mmol/L)
极高:≥500mg/dl(5.6mmol/L)
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甘油三酯的水平在100-150mg/dl之间或再低一些,但进食后就将升至300mg/dl或是更高。可是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在空腹状态下甘油三酯水平往往也很高,进食后就会升得更高。在进行血脂检测前的夜里要保证禁食(最好禁食12小时),而且在检测前24小时内不可以摄入任何酒精饮料。
与低密度脂蛋白一样,甘油三酯也是越低越好(当然是在正常范围以内)。大多数临床医生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应保持在≤150mg/dl的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会超过400mg/dl,甚至会超过2000mg/dl。过高的甘油三酯(>1000mg/dl)会引起记忆丧失、皮肤病变(黄瘤病,即脂质在皮肤内的异常沉积,多见于眼睑处)、腹痛甚至是危及生命的胰腺炎。
升高的原因
*
遗传性疾病(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家族性血清β脂蛋白异常)
*2型糖尿病
*肥胖
*糖和脂肪摄入过多
*酒精摄入过多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肝胆系统疾病(如胆道阻塞、胆汁性肝硬化等)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常见的肾脏并发症)
*肾功能衰竭
*
药物,如:避孕药、类固醇类药物、他莫昔芬(抗肿瘤药)、某些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
如何治疗
通过饮食和药物都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首先要控制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建议专门加用降甘油三酯的药物,除非甘油三酯非常高,超过11mmol/L才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药物,如贝特类、烟酸或鱼油。
饮食原则
*限制脂肪摄入。有些患者,限制脂肪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这反而会引起甘油三酯的进一步增高。
*用健康脂肪进行替换。健康脂肪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物,如橄榄油。
*避免摄入过多的糖或精粉做的食品。
*酒精饮料应被禁止或限制(每天不超过一杯,前提是医生认为一天一杯对你来说是安全的)。
*食用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如大马哈鱼、沙丁鱼、鲱鱼等),ω3脂肪酸能够降低甘油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