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了高发疾病,对于治疗这一类慢性病,注射胰岛素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类。打胰岛素虽然能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可是长期打胰岛素还会有一定的危害。那么,糖尿病长期打胰岛素会有并发症吗?
一、全身反应
1.低血糖反应
(1)临床表现常见于用胰岛素过量、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过大所致,也可见于口服降糖药过量。
早期症状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特点。发作时因血糖快速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患者常有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脉率加快、心悸、多汗等。当睡眠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时,患者可突然觉醒,皮肤潮湿多汗。后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症状,如头痛,神经错乱、反应迟钝、癫痫样发作,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2)处理方法轻者立即进食糖水和含糖食物。较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继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患者清醒后立即进食,并根据低血糖发作时间、情况适时减少胰岛素用量。
2.过敏反应
(1)临床表现真正针对胰岛素本身的过敏反应很少,多因胰岛素制剂中含有杂质所致。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严重者可有过敏性休克。
(2)处理方法轻者可不必治疗,也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若原来应用动物胰岛素过敏者改为人胰岛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药;对人胰岛素过敏者可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采用脱敏疗法。脱敏后不宜中途停用胰岛素。
3.胰岛素性水肿
多见于面部及四肢,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较重者可调换制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引起钠潴留有关。可以短期应用利尿药,好转后停药。
4.屈光不正
注射胰岛素的早期阶段,有时可出现一过性双眼老视,视物模糊,可能是由于血糖迅速下降,导致晶状体和眼液渗透压平衡紊乱的结果。当糖尿病有效控制后,可自行调整恢复,不需配镜矫正。
二、局部反应
1.注射部位反应
可有红、肿、热反应,皮肤发痒,皮下硬结。多见于开始治疗的头几周,尤其是初次注射后24h内,由于含有蛋白质等奈质所致。可局部热敷,以后经常改变注射部位,多自行消失。
2.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多次皮下注射,在同一部位出现脂肪萎缩或肿块形成。儿童或成年妇女皮下注射,往往易引起无痛性皮下脂肪萎缩,而成年男性则易出现注射部位肿大。其原因为反复注射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血运不佳的肿块所致。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并采用室温的胰岛素注射,可预防或减少发生机会,改用高纯制剂后则很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