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症状 >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2017-05-06 来源:南大二附院内分泌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目前青少年妊娠并非绝无仅有,这类糖尿病青少年的相关问题应该有所认识。在我国,目前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仍以1型为主,约占儿童糖尿病的90%;但2型糖尿病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逐渐趋于低龄化,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青少年学会指南将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以如下顺序分类:

  (1)1型糖尿病: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儿童时期时常见到这类患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包括β细胞功能的单基因缺乏、胰岛素作用的遗传性缺陷、内分泌胰腺疾病、内分泌轴病变、药物或化学因素诱导的等8类病因导致的糖尿病。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是一类较经典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代表。临床符合率不少见,但是基因检测阳性率不高。而新生儿糖尿病中30%~58%是胰岛β细胞的磺脲类受体Kir6.2基因突变引起。

  (4)妊娠糖尿病:目前青少年妊娠并非绝无仅有,这类糖尿病青少年的相关问题应该有所认识。在我国,目前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仍以1型为主,约占儿童糖尿病的90%;但2型糖尿病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时区分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类型很困难,看似2型糖尿病,仍应注意有1型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可能。有条件的单位应进一步测定β细胞自身抗体和C肽释放水平,并通过对治疗效果的分析和一段时间的随访,对分型诊断有帮助。

  1型糖尿病:

  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发糖尿病。患儿胰岛功能低下,常伴有β细胞自身抗体阳性,包括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GADA。我国儿童青少年(0~14岁)1型糖尿病的年发病率约为0.6/10万,属低发病区,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数不少于100万。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发病,可有家族史;典型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隐匿发病患儿多表现为疲乏无力、遗尿、食欲降低;20%~40%的患儿以DKA急症就诊。

  治疗方案及原则:1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患儿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和健康成长。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常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患儿胰岛残余β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差异,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个体化。

  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但要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最好是一日三次主餐和三次加餐。应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及作用时间相匹配。

  运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这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注意安全,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心理治疗和教育:是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促进患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给予糖尿病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加强SMBG。

  门诊随访:一般患儿至少每2~3个月应到糖尿病专科门诊复查一次。每次携带病情记录本,以供医生对病情控制的了解,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每次随访均应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尿常规、尿糖及酮体、餐后2h血糖和HbAlc。预防慢性并发症:每半年至1年检测一项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眼底以及空、或负荷后C肽水平,并观察血压的变化,注意患儿免疫调节紊乱导致的腹泻病的发生,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并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变化。由于1型糖尿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因此在诊断时应测定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若甲状腺功能正常,应在1~2年后重复测定。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