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1型 >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

2017-04-05 来源:贝塔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因为糖尿病并不是不可痊愈的疾病,只要控制得当,采取正确的疗法,完全可以彻底根治病根,杜绝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复发。

  1、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绝对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引起的血糖异常升高。要弄清楚T1DM的发病机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会下降或者丧失呢?如果我们把β细胞比喻成生产胰岛素的机器,那么当这些机器受到破坏的时候,效率就会下降甚至完全报废。

  第二,导致β细胞损伤的原因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自身免疫反应”。

  第三,什么是“自身免疫反应”?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只对自身以外的异物抗原发生反应,但由于某些原因会对自身构成成分引起免疫反应。也就是免疫系统在进行“战斗”的时候已经分不清敌我了,导致自身组织细胞受损。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被统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T1DM就是其中之一。

  第四,为什么免疫系统会不分敌我,对自身的组织细胞进行破坏呢?其一,遗传所致。人类白细胞抗原(HAL)是参与自我识别、调节免疫应答和排斥异物作用的重要物质。当HAL基因在表达的时候出现差错就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T1DM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HAL基因表达情况有差异。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差异对T1DM发生的具体影响机制。

  其二,环境所致。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常常是在某些感染之后发生的。常见的感染源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这些病毒会破坏β细胞,导致细胞内隐藏的抗原物质外泄而招致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造成β细胞的严重损坏并丧失胰岛素的分泌能力。但是,临床发现并不是感染了上述病毒的小孩或者成人就一定会发生糖尿病。若两个人(如同胞兄弟或姐妹)暴露于同样的病毒感染,并且表现为病毒抗体的相同升高(也就是感染的程度一致),然而糖尿病可能仅在一个人身上发生。由此可见,病毒感染是一个诱因,人体内在的遗传易感性或抵抗性才是是否患病的根本原因。这种差异有可能是胰腺β细胞对特定病毒剂量的敏感性不一样,又或是β细胞损害过程中释放的隐藏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倾向性有差异。

  总结而言,T1DM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而环境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T1DM的临床表现

  起病年龄小于20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非肥胖体型;起病时伴有酮酸症。

  3、诊断标准

  在临床特征和胰岛功能随访过程中,有上述临床表现,并且依赖胰岛素治疗或C肽迅速降低,即可确诊为1型糖尿病。

  4、治疗和预防

  (1)治疗,目前针对T1DM的治疗主要有胰岛素注射、胰腺移植、干细胞移植、其它治疗方式或者药物联合上述几种方式的治疗手段等。

  胰岛素治疗:治疗方案(剂量及调整)高度个体化;

  医学营养治疗: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满足患者的营养代谢需要;

  运动治疗: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包括方式,频率,时间,强度);

  其他治疗方式:胰岛、胰腺移植;干细胞治疗;口服降糖药物。

  (2)预防,除了上述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的影响外,研究还发现婴幼儿时期的饮食情况与T1DM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如越早采用牛乳喂养的婴幼儿患1型糖尿病几率越高,添加辅食的时间和种类也对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1型糖尿病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1、健康教育: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2、预防和控制肥胖:肥胖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3、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4、提倡膳食平衡: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入。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血清胆固醇是饱和脂肪酸高水平摄入的标志。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且血清胆固醇高的人尤应注意避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过多。提倡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0%-60%,限制脂肪摄入到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

  5、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高血糖时病毒容易侵犯人体,尤其长期高血糖更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6、起居规律:糖尿病人在流感病毒高发期,更应注意起居规律,一旦发生急性高热、寒颤、头痛乏力等,或出现体温超过38℃等感冒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7、保持情绪稳定:稳定的情绪是保持免疫平衡的屏障。

  8、预防疾病:女性从怀孕开始到胎儿分娩的这一段时间内要做好病毒性感冒等疾病的预防,其为预防1型糖尿病的重点。

  9、戒烟、限酒。

  5、1型糖尿病人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些什么(可参考“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避免低血糖:

  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注意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上午9点,下午3点)给患儿加餐,另一方面在血糖接近正常范围时要注意低血糖。如患儿发生较轻的低血糖反应时,应立即服糖水或进主食,可很快缓解。

  2.辅助儿童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并监督实施:辅助儿童建立良好生活方式

  儿童,尤其是年龄小的儿童自制能力差,饮食无规律,这就给胰岛素治疗造成困难,所以家长应说服患儿配合治疗计划,逐步养成生活规律,尽可能定时定量进餐。

  3.预防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感染、饮食失控、胰岛素治疗中断等。在护理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时,家长要尽一切可能避免酮症酸中毒。

  4.检测血糖、调整胰岛素:

  要监测糖尿病的变化,长期坚持三餐前和晚上睡前尿糖的监测,对年龄小的患者,应嘱其留好尿标本由家长完成尿糖的化验,然后根据饮食情况、体力活动的量和时间、血尿糖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5.注意适量运动:

  轻型糖尿病应鼓励其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以避免身体发胖,还可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

  重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并发症,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人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6.基础护理: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以防感染;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肺部并发症,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准确记录尿量,按时测量体重,这也是1型糖尿病应如何护理该注意的问题。

  7.饮食保健: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其饮食标准,熟练掌握糖尿病饮食计算方法。

  在控制每日总热量标准的前提下,增加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每餐少食,每日多餐。指导患者自觉遵守饮食规定。

  8.心理护理:

  因为糖尿病并不是不可痊愈的疾病,只要控制得当,采取正确的疗法,完全可以彻底根治病根,杜绝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复发。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患有糖尿病而担心什么,乐观的心态,轻松的氛围,更容易保持自身的健康,对疾病的的医治和身体的康复都有促进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