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1型 > 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况与展望

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况与展望

2017-03-31 来源:idiabetes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MSC体外横向分化、纯化MSC以实现规模标准化生产并提高质量和降低副作用,MSC有望作为辅助免疫治疗与β细胞联合使用。

  编者按

  2016年5月7日下午,2016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的“血糖控制技术”专题中,ImStem生物科技公司王小方博士报告了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况与展望,现将其所做学术报告的重要内容整理如下。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免疫系统攻击β细胞有关,其主要治疗方法是长期胰岛素注射。虽然胰腺移植也可治疗1型糖尿病,但受供体缺乏及免疫排斥的影响临床应用有限。故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1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方法。细胞替换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免疫系统替换均有望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但是,免疫系统替换需大剂量应用化疗药物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及成本较高;而细胞替换治疗及采用间充质干细胞(MSC)行免疫调节治疗成为非常有前景的1型糖尿病治疗新技术。

  细胞替换治疗

  就细胞替换治疗而言,可供选择的细胞包括β细胞和成体细胞、干细胞及横向分化细胞。其中,β细胞和成体细胞增殖能力有限;全能干细胞(PS)的优势在于可实现无限分裂增殖、标准化及规模化生产、不受供体限制、通过包囊技术可避免免疫排斥,潜在问题在于分化效率较低并具有致瘤性。目前,人们正在积极探索促进β细胞定向分化的新方法和新技术。β细胞定向分化常选用的包囊技术面临生物相容性、通透性及数量问题等挑战,人们正在探索采用双层纳米胶囊来同时解决免疫排斥和通透性问题。目前,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横向分化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则仍处于基础研发阶段,研究者力图采用染色体外的重编码因子等来横向分化获得β细胞。

  MSC治疗1型糖尿病

  MSC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天然免疫及过继性免疫,如PGE2、IDO、PDL1、TGFβ等。目前有关MSC治疗1型糖尿病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显示,MSC治疗1型糖尿病对部分患者有效,有些临床试验则以失败告终。MSC治疗1型糖尿病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①MSC不能在体内再生为β细胞;②MSC过度增殖后免疫抑制效果下降;③MSC进入体内分化或遇炎性环境会使疗效下降;④MSC可能分化为不需要的组织;⑤MSC不能迁移到病灶;⑥移植率低下及免疫排斥;⑦分泌不可控的炎性细胞因子;⑧成体MSC不能标准化,不能保持一致性。

  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发展方向:①PS-β细胞:采用新多层纳米包囊技术显著增加细胞量从而实现工业化生产;自体iPS-β细胞和不引起免疫排斥的万能ES-β细胞。②通过原位诱导分化或成纤维细胞体外分化后回输实现横向分化β细胞。③MSC体外横向分化、纯化MSC以实现规模标准化生产并提高质量和降低副作用,MSC有望作为辅助免疫治疗与β细胞联合使用。

  专家简介

  王小方

  ImStemBiotechnology创始人,首席技术执行官(VicePresident/CTO)。2000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七年制硕士学位,曾在中国最早的干细胞公司科宇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任临床研究部经理和首席信息官(CIO)。美国德州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免疫学博士,师从苏冰教授(耶鲁大学副教授,现上海交通大学免疫所所长)。曾在耶鲁大学免疫系任博士后。2009年加入康州大学干细胞中心任博士后,从事干细胞技术研究。在2010年、2013年两次获得康州政府干细胞科研基金奖励,并担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共计130万美元。2012年创立ImStemBiotechnology,Inc.,并获得风险投资,进行干细胞产品开发,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是胚胎干细胞获得的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间充质干细胞。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