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认为,当血糖低于3.9mmol/L即可认为是低血糖,而此状态发生后会开始激发内分泌调节升糖机制,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然后神经内分泌调节中的降低低血糖的拮抗作用。当低血糖发生的时候,会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即乏力,心慌,出冷汗,饥饿,反应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都会提醒糖友们,这是身体需要补充一定糖分了。然而,还有一种低血糖,却没有这些明显的症状,或者糖友们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当此时检测血糖时却会发现指数低于正常区间值的下限,这就是“无意识低血糖”。
这种情况又是如何引起的呢?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量或相对量过高,而且血糖的监测并不是每分每秒的,都有一个时间段,一般初期带糖的朋友可能一天监测的次数比较多,在5次以上;再加上刚启用胰岛素用药,所以身体对于血糖升降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也容易感知到低血糖的症状,所以出现“无意识低血糖”的几率相对要小一点。然而,对于带糖生活超过三年,五年等以上的糖友,往往会降低血糖的监测频率,同时身体也慢慢逐渐的适应了外源性胰岛素的摄入,所以机体的感知可能就会相对减弱,同时增大了出现“无意识低血糖”的情况。
表面看上去,“无意识低血糖”并不会引起大问题,大多数糖友都会认为只要身体没有反应,说明低血糖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那么就可以等到下一次监测的时间点再来进行观察,或者等身体出现症状了再进行糖分的摄入也还来得及。但是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一直在活动的状态,无意识的低血糖仍旧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表现,但如果一直没有被发现,那么这个波动问题就很容易被忽视和遗忘,从而导致了为将来的并发症埋下隐患。其次,如果无意识低血糖发生在户外,或者运动的过程当中,那么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造成突发的严重低血糖,会给糖友们带来不可预知的生命危险。
经过临床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糖友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无意识低血糖”,有可能是在清醒状态下没有察觉,也有可能是在睡眠中没有发现,但是这种不明显的低血糖症状确实会影响糖友们的心血管,中枢神经等,对眼睛,肾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眼睛来说,低血糖会降低眼玻璃体的葡萄糖水平,家具视网膜的受损;也会讲题肾小球率过滤,让身体的毒素不能有效排除,引发肾功能的受损。而又由于大脑中血糖水平要远远低于外周循环中的血糖水平,所以低血糖还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导致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应,会造成神经损伤,体内酸碱环境异常,更进一步会引发嗜酸性神经元细胞的损伤。
综上所诉,“无意识低血糖”确实是长期稳定带糖的一种隐性危害,不容忽视。所以1型糖尿病健康咨询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参考建议,希望引起大家对“无意识低血糖”症状的重视,并且合理的,有效的进行规避。
首先:保证长期的,稳定的血糖监测习惯,即使是在血糖已经稳定的情况下,请仍旧保持每日5次,甚至5次以上的监测记录。只有通过确切的血糖指数指导,才可以更好的控制治疗方案。其次,保持随身携带糖块或者可以帮助自己迅速升糖的食物,保证如果出现临时突发的低血糖可以在第一时间自救;第三,1型糖友要对户外运动的登山,游泳等不方便第一时间自救的活动保持警惕,不是说完全不可以尝试,而是在选择这类运动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血糖的波动和自身的身体情况,可以选择在运动开始前进行血糖的监测,计算好给予药量的峰值,确保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无意识血糖”也许并不如有症状的低血糖来得明显和直接,但是它是我们1型糖友长期稳定带糖生活的一大隐患,可带来的危害也绝对不容小觑,1型糖尿病健康咨询,和大家一同坚持抗糖,稳糖,为更好的生活质量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