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症状 > 冬季下肢发冷 竟因为糖尿病足?餐前饥饿难忍竟是糖尿病?

冬季下肢发冷 竟因为糖尿病足?餐前饥饿难忍竟是糖尿病?

2017-02-2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夜间脚冷、脚痛等症状,许多人会把这些症状当成是“老寒腿”,或者以为是腰椎疾病所致,其实出现这些症状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是一般的疾病,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却是极其危险的“糖尿病足”信号。

  冬季下肢发冷警惕糖尿病足

  采访专家:解放军454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爱萍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最容易发生糖尿病足的时间。特别是不少老年人都有腿冷和腿痛的情况,如果患有糖尿病则要注意是否有糖尿病足,因为腿脚疼痛也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

  冬季下肢发冷,要警惕糖尿病足

  60岁的刘师傅患有糖尿病已经有十年了。这个冬天,因为脚后跟皲裂,出现了一个很小的裂口。刘师傅起初并没有在意,没想到一个礼拜之后,裂口处已经破溃流脓,疼痛难忍。到医院后,医生建议他住院进行抗感染和清创治疗。但住院一个月间,这个小破口反复感染,破溃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此时医生才想起来,如此严重的感染可能和糖尿病有关,进行调整血糖等治疗。但未能进一步控制感染。两个多月后,他的破溃处从脚后跟一直到脚心,烂掉的半只脚都能看见骨头。患者来南京后多方打听,最后才来到解放军454医院内分泌科,科室专家通过综合治疗,积极为刘师傅“保脚”。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使足部失去感觉,并出现畸形和血管病变,使足部缺血,局部组织失去活力,因此容易发生严重的损伤、溃疡、坏疽及感染,最后有的需要截肢。”解放军454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爱萍告诉记者,糖尿病足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发病,冬天天冷,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

  一些中老年人出现了行走一定距离后就腿沉、腿酸、腿痛、休息后有所缓解的症状,即“间歇性跛行”;还有人在夜间出现脚冷、脚痛等症状。许多人会把这些症状当成是“老寒腿”,或者以为是腰椎疾病所致,其实出现这些症状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是一般的疾病,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却是极其危险的“糖尿病足”信号,此时患者就要考虑到,自己是否患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了。

  糖尿病人泡脚,水温不能超过37℃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一,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是避免、阻止或延缓血管神经病变的前提。

  二,戒烟,因为吸烟可造成血管痉挛而加重缺血。同时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三,注意足部卫生。每天要查看足部和趾间有无水泡,抓伤或皮肤破溃。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及脚底,因为小小的裂伤都会引起感染,经久不愈;轻微的损伤也可能是严重坏疽的开端。糖尿病人由于脚部感觉迟钝或丧失,所以有时受损伤了可能还不知道,因此有必要每天检查一次双脚。

  四,大多数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形成,与患者站立或行走过程中,溃疡部位反复承受的较高压力直接相关。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有足部血供不足、神经损伤或脚部畸形,都需要倍加注意。选择一双舒适合脚的鞋来保护你的双脚。穿新鞋,尤其是新皮鞋,开始时应短时间试穿,使脚慢慢适应新鞋,并应随时仔细检查脚上皮肤有无红肿、擦伤,即使有轻微的损伤。

  五,要选择合脚的棉线袜或毛袜,要勤洗袜子。不要穿有松紧口的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

  六,不要用热水泡脚。正常人脚一接触烫水,就会马上缩回来,这是一个保护机制。而糖尿病足患者的温度觉很差,往往会被烫伤,起水疱。水疱一旦破溃感染,就是严重的糖尿病足部溃疡。“冬天热水泡脚,水温不能超过37℃。”王爱萍主任强调说。泡足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地擦干,特别是脚趾缝间要避免擦破。擦干后涂上润滑油,以保护皮肤的柔软性。

  七,勤修趾甲,趾甲不要剪得太短。要妥善治疗胼胝、鸡眼和足癣,脚上表皮要擦破时,不要用指甲去撕。

  八,天气寒冷时可多穿双袜子或晚上使用护脚套,不能使用电热毯及热水袋。

  九,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做一次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早发现血管病变,及时给予治疗,防止发展成糖尿病足。

  【链接:糖尿病足通常分为五级】

  0级:溃疡的高危人群,如足底老茧、“脚气”、脚畸形、裂口等

  1级:已有溃疡,但是还没有感染,比如外伤、烫伤等

  2级:有溃疡,且已经有感染

  3级:有溃疡,有感染,且骨质也已有破坏

  4级:足趾有黑色坏死了

  5级:全部足坏疽了

  所以,糖尿病人预防足溃疡应该从0级开始,有0级的表现应该抓紧看医生

  餐前饥饿难忍恐是糖尿病

  有的糖尿病患者说,他们的最早症状不是“三多一少”,而是餐前饥饿难忍。这种情况确实不少,好多患者都有过体验。不过有人比较小心仔细,往往能从这种蛛丝马迹中发现糖尿病,而大多数人则不当回事,没有去检查。

  造成餐前饥饿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与血糖的高低不同步。正常人血胰岛素的升降与血糖几乎同步,血糖上去了胰岛素分泌马上增多,使血糖回到正常范围;血糖下降了,胰岛素的分泌也立即下降,以免造成低血糖。在糖尿病早期,或者在“高危人群”或糖耐量低减阶段时,胰岛素分泌的量倒没有明显减少,但开始变得迟缓而与血糖水平不一致,餐前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不出来,致使血糖升得过高;下顿餐前,血糖下来了,胰岛素分泌却刚刚达到高峰,这样就造成了低血糖,引起餐前饥饿难忍。

  以后,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素分泌越来越少,这种餐前低血糖现象发生得较少。当然,有些吃口服降血糖药或打胰岛素的患者因为饮食、运动或用药没搭配好,也可能造成餐前低血糖。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