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病因 > 药源性糖尿病的三类致病机制是什么?糖尿病的早期发病信号有哪些?

药源性糖尿病的三类致病机制是什么?糖尿病的早期发病信号有哪些?

2017-02-2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口干、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这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但并不是早期信号,如果发现出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痛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瘙痒更为严重等现象,应该到医院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药源性糖尿病的三类致病机制

  药源性糖尿病是指药物或化学物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中葡萄糖升高及尿糖阳性,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继发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除可导致靶器官损伤外,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对于药物引起的糖尿病应格外重视,力争避免其出现或减低其危害程度。

  药源性糖尿病致病机制可分为三类

  一、药物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导致胰岛B细胞破坏造成胰岛素绝对缺乏药物或化学物质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糖耐量不可逆损害并发展为糖尿病。此类药源性糖尿病的特点是:具有Ⅰ型糖尿病的特征,属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症状较重,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

  典型的药物还有抗寄生虫病药物喷他脒(pen-tamidine),主要用于艾滋病病人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黑热病及早期锥虫病。作用机制为干扰RNA和DNA合成过程并可抑制氧化膦酸化过程,此类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糖尿病一般可产生2种效应;最初由于濒死的B细胞释放大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随后因胰岛B细胞迅速被破坏造成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糖尿病甚至糖尿病酮症。

  二、药物影响胰岛素生物合成或分泌。

  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或分泌造成此类影响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破坏胰岛细胞,不直接影响胰岛素分子代谢,无胰岛素抵抗,仅仅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因此,此类药源性糖尿病发生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症状较轻,但能加重原有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甚至引起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种类较多,根据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的不同机制可分为:①降低胰岛B细胞cAMP水平,直接作用于B细胞,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典型药物为周围血管扩张药二氮嗪(diazoxidc)。

  ②药物治疗引起低血钾、低血镁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典型药物为噻嗪类利尿剂,应用该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病6年以上病人约22%发生糖耐量减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治疗前糖耐量异常患者。

  ③增强儿茶酚胺敏感性。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典型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大多数β受体阻滞剂均可引起糖耐量异常,加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甚至引起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另外影响前列素E的合成也有可能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

  三、药物导致胰岛抵抗或影响靶组织利用胰岛素。

  导致胰岛素抵抗或影响胰岛素在靶组织的利用药物导致胰岛素抵抗,主要是通过对五羟色胺受体的拮抗作用,降低了胰岛B细胞的反应性,导致胰岛素降低和甘油三酯平衡紊乱,产生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与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继发糖尿病,且可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药物或化学物质影响胰岛素在靶细胞的利用导致糖尿病,可通过2种方式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一是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二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加葡萄糖的合成,产生胰岛素抵抗。典型的是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代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及减少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

  药源性糖尿病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药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有帮助。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①病情轻,多数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一般<13.32mmol/L。②停用药物后糖尿病可消失。③肾排糖阈降低、血糖与尿糖值不成比例。④对胰岛素反应不一致,多数对胰岛素较为敏感,少数对胰岛素有拮抗现象。另外,全胃肠道营养物、苯妥英、口服避孕药等均属于本类药源性糖尿病,一旦停药,血糖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因此,药源性糖尿病诊断依据主要为:①有可疑用药史;②在临床用药中,原来无糖尿病的病人出现血糖升高,或已知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恶化,应考虑药物所致糖尿病可能。如停用可疑药物后,血糖恢复正常,再次使用重复出现糖尿病,可给予确诊。

  药源性糖尿病应注意与原发性糖尿病、假性糖尿病的鉴别。如大剂量静注维生素C时,尿糖会呈阳性,但血糖不高,此为假性糖尿病。

  就用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药物时,应经常监测血糖、尿糖,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出现糖尿病或已控制的糖尿病恶化时,原则上停用可疑药物。权衡利弊,确实需继续用药,例如系统红斑狼疮、类风湿型关节炎活动期,必须应用类固醇药物.应审慎考虑其剂量,并在饮食治疗基础上,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进行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警惕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的早期发病信号有哪些?

  糖尿病人有“三多一少”即口干、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的典型症状,但这绝不是早期信号,而是严重的糖尿病阶段了。早期信号往往被患者忽视,因而耽误了糖尿病的发现和治疗。

  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是其特点之一,不知不觉中的血糖轻、中度升高,就会引起组织损伤,所以有些症状典型的病人在诊断为糖尿病的同时,已经发现存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已患糖尿病数年了。一旦出现以下信号,应该到医院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1.疲乏、劳累;

  2.视力下降、视物不清;

  3.皮肤痛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瘙痒更为严重;

  4.粘膜屏障作用减低,伤口不易愈合;

  5.易感染。

  2型糖尿病常常是以这些不典型症状开始的,甚至很多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隐匿起病),所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去医院定期进行糖耐量筛查,排除糖尿病。

  糖尿病如何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靠检测血糖来确诊。如果患者存在典型的“三多一少”的表现,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任意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但是,有些情况下,病人症状不明显,血糖水平经常波动,模棱两可,就需要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者,任意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检查需要在

  除外应激(如发热、感染、手术等)的情况下进行。

  空腹血糖<6.1mmol/L并且OGTT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正常。

  OGTT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时,为空腹血糖受损。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