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为22.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为34.7%,而且病史越长,患病率越高。据调查,我国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约1/4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可对肾脏造成直接损害——肾功能衰竭。另外,糖尿病肾病对心脏等其他脏器也有诸多负面影响。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此病有家族集聚性,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同胞中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则他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为33%~83%;如果同胞中没有糖尿病肾病患者,那么他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仅为10%~17%。
2.代谢紊乱。
①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和多元醇旁路亢进可使肾脏基底膜增厚,尿蛋白排出增多,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②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可促进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球硬化的发展。
③高血压: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调查显示,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增加了3倍。
3.血液动力学改变。一般情况下,在糖尿病初期,患者就可以有肾脏增生肥大,但组织结构尚无异常,此时已有肾血流量增多,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20%~40%。同时,高血糖、高蛋白摄入及肾体积增大又可进一步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进一步发展可致肾功能不全。
针对这三种原因,就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肾病如何诊断?
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糖尿病数年(常在6~10年),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达20~200微克/分钟或30~300毫克/天,或尿白蛋白/肌酐达30~300毫克/克)。如果患者在这个阶段就被发现,经过合理治疗可能使肾脏恢复正常。
2.临床糖尿病肾病: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一旦身体发展到这个阶段,目前的任何治疗都不能将肾脏的损伤恢复正常。然而,如果此时不采取治疗,将有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此期更应积极配合专科医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肾病,必须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应以相关检查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