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并发症护理 > 糖友为何容易“看花眼”?防盲从这里开始

糖友为何容易“看花眼”?防盲从这里开始

2017-02-20 来源:济南糖尿病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控制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自觉定期检查眼底,以及糖尿病医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病变筛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大家知道,人的眼睛里有一个扁圆形的透明体,又叫“晶状体”,大小与豌豆差不多,直径为10毫米,厚度4毫米。晶状体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正常人眼睛的晶状体富有弹性,可借助于睫状肌及晶状体悬韧带的作用而变凸或变扁。正是由于晶状体有这种反复变凸变扁的调节作用,人们才能对远近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楚。

  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不清,主要与血糖波动直接相关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常不稳定,当血糖量上升时,血液内的无机盐成分将随着尿糖的大量排出而减少,组织液的渗透压也相应减低,这时房水的渗透压则低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房水会通过晶状体的囊膜进入晶状体内,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加,此时病人看近处则清楚,看远处则模糊。相反,当血糖量减低时,血液内的无机盐成分潴留,组织液的渗透压也相应增高,此时房水的渗透压则高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晶状体内的水份便通过晶状体的囊膜进入房水内,晶状体便会变得薄而扁平,其屈光力减低,于是形成远视状态,这样病人看远处会清楚,而看近处就会模糊。

  糖尿病导致视力损害不容忽视。因为经常血糖波动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这种改变过程会干扰晶状体的正常代谢,长期如此,将会发生大家熟悉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并会形成永久性的视物不清甚至失明。

  概括来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组眼底病变,主要包括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眼底出血、渗出、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甚至视网膜脱离等,是极易导致失明的一种眼病——其发生失明的危险比正常人高25倍!

  有人认为,我刚发现糖尿病不久,不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人认为,我的视力好,眼底不会有问题。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0%在初诊时即可发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有影响到眼底的黄斑区时才会影响视力,而这时病变已经明显进展。

  国外研究表明,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约5%~10%于1年内出现眼底改变,中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于4年内有16%发展为增殖型病变,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50%于1年内、71%于3年内发展为增殖型病变。

  因此,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该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根据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确定不同的检查频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控制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自觉定期检查眼底,以及糖尿病医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病变筛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字眼底照相已经成为快速、高效而廉价的客观检查工具,使大面积开展眼底病变筛查成为可能。国外已逐渐将其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手段,国内部分糖尿病医院开展了此项工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