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并发症护理 > 鉴别诊断:糖尿病肾病

鉴别诊断:糖尿病肾病

2017-02-18 来源:内分泌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长期高血糖可累及肾脏所有结构,可有不同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乳头坏死等。

  糖尿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要基础疾病,而糖尿病肾病则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热点话题。但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在诊断和治疗中存在许多争议。

  由于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上经常造成误诊。肾活检研究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经证实并非糖尿病肾病。

  在进行鉴别诊断之前,我们先回顾下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几个常用概念: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

  糖尿病肾病(DN):长期高血糖可累及肾脏所有结构,可有不同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乳头坏死等;而DN一般指肾小球硬化症,临床一般以微量白蛋白尿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糖尿病肾脏病(DKD):最早于2007年由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的《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提出,是一个临床诊断。出现以下任何一条应考虑DKD:①大量蛋白尿;②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慢性肾脏病(CKD):2002年K/QODI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中正式确立了CKD得概念、分期及评估方法。其分期根据GFR水平不同分为1-5期,定义明确,分期清楚,在此不做赘述。

  从三个概念的概念和定义来看,DN侧重病理变化,强调肾小球硬化及其伴发的系列表现;DKD是临床诊断,更关注蛋白尿;CKD则为广泛意义上的肾脏损害。

  由于三者的定义不同,患病率差别也较大。

  研究显示,年龄≥20岁的美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CKD的比例为40%;而在中国,年龄≥3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CKD的比例可达64%。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约为28.3%。DN患病率仅为16.7%,而非糖尿病肾病为36.7%,远高于DN。

  此外,研究发现诊断为DN的患者经肾脏活检后确诊为非糖尿病肾病的比例为9%-85%,平均为34.8%。因此,面对糖尿病伴CKD患者,除DN外,还应考虑到非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