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专家访谈 >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敏感,受体是关键——访内分泌学专家刘志民教授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敏感,受体是关键——访内分泌学专家刘志民教授

2017-01-28 来源:糖友无忧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是的,一些有糖尿病严重神经并发症的病人,疼痛很剧烈, 病程长,苦不堪言.很多都送来我这里。我除了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还尝试一些新的疗法。

  跟祖籍东北的刘志民教授谈话, 常能听到他爽朗的大笑声, 不由得让人心情一片大好。 他出诊时也一样, 脸上常挂着笑容。“没时间跟每个病人详谈,还不给人家一个笑脸吗?”

  他承认自己就是“心太软”, 病人从外地大老远赶来就是为了看他的专家门诊, 不忍心让病人再等一个星期, 人家恳求他他就加号。有一次看到第60个病人,忽然眼前一黑,坐都坐不稳了,“当时看着外面还有病人,还是咬一咬牙坚持看完了。”

  专家简介:刘志民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受体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良师

  “最感谢的是几位教导我、赏识我,并信任我的老师”

  无论在哪里,他永远都是最努力的那一个。当然,他的努力和才华也永远都有人欣赏。 他说, 生命中最不缺的就是“贵人”。

  第二军医大学毕业以后分到长征医院, 3年轮转不定科。刘志民轮转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急诊——最幸苦的科室, 而且一干就是6个月。这6个月里, 他创造了一个班抢救108个内科急诊病人的奇迹, “其中有8个敌敌畏中毒的,床上、椅子上、地上都是病人,比电视里演的还热闹”, 他没有出过事故,没有病人投诉,更没有抱怨辛苦。

  他的努力有一个人看在了眼里, 那就是当时长征医院的大内科主任陈思聪。3年轮转完要定科的时候, 瑞金医院有个内分泌学的进修班, 陈主任把惟一的名额给了他, 并嘱咐他“好好学,回来组建长征医院内分泌科,我相信你。” 那时候长征医院还没有内分泌科。

  一句淡谈的鼓励已经足够。

  这次内分泌学进修班是刘志民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内分泌学的“扫盲”和启蒙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在那里他开始热爱内分泌学,投身内分泌学,陈家伦、许曼音、罗邦尧等老一辈专家成为他入门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我至今都很感谢他们”。

  对刘志民教授影响深刻的另一个人是徐仁宝教授。 如果说许曼音等老师是他的启蒙人, 那徐仁宝教授就是帮助他探索更深领域的引导者。徐仁宝教授是受体专家,在他的引导下刘志民开始研究受体。 徐教授说, 内分泌学的历史己经一百多年了, 激素和腺体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没有太多的研究空间, 现在的研究逐步转到激素的反应性, 也就是受体和信号系统, 应该尽快进入这个领域。 于是他开始了受体和信号系统的研究。

  在徐教授的指导下,刘志民的一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基础和临床研究”被国际时辰生物学大会主席、香港大学生理系主任看中。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这位老师很欣赏他的这篇文章,并发出邀请函。于是, 刘志民作为访问学者开始了在香港大学生理系为期一年的进修。回来以后正式开始激素受体和信号系统的研究。

  对话

  记者:去香港进修,对您今后的受体研究有着怎样的影响?

  影响很深, 我在香港做试验期间掌握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受体研究方法。

  我到香港的第一天, 导师就找我谈话, 他是做褪黑素受体研究的,问我是否想做这个课题。我说明天回答你。第二天我就给了他一个关于褪黑素受体详细而周全的6步研究计划。那个老师当时很吃惊,问我是不是临床医生。我说对啊。他说你一个临床医生哪里来的这么好的研究思路。我说是我的老师徐仁宝教授教的, 我研究糖尿病受体就是研究这6步。然后这个导师什么都没说,直接带我到技术员那里,交代“他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一切的需要都满足他。”这无疑给了我资金上很大的支持。我在那边一年就花费了50万美元。

  徐仁宝教授就非常欣赏我这一点, 授课时年年都跟学生讲我的历史, 讲我如何刻苦。 我这个香港导师也常常感収,以前从没请过中国内地人。这次请我一个人等于请了三个人,我的工作量和效率是很高的。

  在香港一年我就在权威报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 这个导师以前的学生一年发表一篇就很不错了 。 这段时期, 我摸索掌握了一些受体研究的重要方法, 对我以后的研究和工作大有益处。

  回来以后. 我就开始了受体和信号系统的研究, 还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受体研究组。办了4次全国性的学习班,有24个省市100多人参加, 这些人后来很多都成了当地的科研骨干。

  记者:您研究的受体和信号系统课题,老百姓听起来很深奧,您能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解一下受体研究在临床上的意义吗?

  先举个例子, 大家都认为,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比健康人低。事实上,在临床, 一些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并不少, 甚至比健康人还高,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 。还有,体重、血糖相同的人,用相同剂量的胰岛素,有些人效果好有些人效果却不好;各项指标都相同的人,却可能需要用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如果单单研究激素(比如胰岛素),是永远不会有什么结论的,这时就要考虑受体的问题。腺体分泌激素,激素要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东西接收它, 接收以后才能转成效应。这个接收的东西就叫受体,没有足够的受体接收,激素再多也没用 。 受体研究针对的就是激素不敏感和激素抵抗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很多领域都存在, 比如妇产科患者会有雌激素不敏感的问题, 有人就是用再大的量都没效果。 还有现在用激素治肾炎, 一般是用药3个月. 如果无效就是激素不敏感,必须换药或换治疗方法。其实这是对患者很大的伤害,如果一开始就能确定是激素不敏感,就不需要让病人接受3个月大剂量的激素治疗。

  记者:那现在受体的研究进展如何?理想状态下,是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测受体. 从而找到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

  是的, 我们的目标是这样。 但是现在受体研究到了一个瓶颈,进展缓慢。比如研究手法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记者:现在除了做受体和信号系统的研究.临床上还研究什么?

  临床主要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神经并发症的研究。

  记者:听说很多外省市有严重神经病変的人慕名而来。

  是的,一些有糖尿病严重神经并发症的病人,疼痛很剧烈, 病程长,苦不堪言.很多都送来我这里。我除了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还尝试一些新的疗法。比如氧化应激是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我们会对病人采取抗氧化治疗. 使用强抗氧化剂 a-硫辛酸。现在对于病情严重者,我们就采取强扩血管剂+抗氧化剂α-硫辛酸+弥可保(静脉推注, 一天推3~5支),几天下来病情就缓解了。

  后记

  “严格来说, 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都已经或多或少有了并发症, 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最轻的时候可以检査不出但不表示器官没有受损 。” 采访结束之际, 刘志民教授轻轻吐出这句话。 虽然这个事实让人震惊, 但也给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敲击了最响的警钟——对并发症的重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一生的事业!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