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治疗
一、分类
1型糖尿病分1A、1B两型;1A属自身免疫性疾病,1B属特发性糖尿病。1A型多见,约占90%,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
二、治疗
1、目标保证正常身心发育。空腹血糖正常≤6.1mmol/L,及格为≤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及格为≤10mmol/L。预防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眼底病变、肾脏损害、心脏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2、饮食每日总热量(卡)=1000+年龄×5,如5岁儿童为1500卡/日。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0%-55%。三餐分配可早1/3、中1/3、晚1/3或早1/5、中2/5、晚2/5。多吃杂粮、蔬菜、水果。餐后1小时适当活动,如打球,跑步,做操等。
3、胰岛素治疗有短、中、长效胰岛素及混合胰岛素几种,短、中效按30%或50%比例混合。
①新病人:用短效胰岛素按0.5-1u/kg.日,分3-4次皮下注射,随血糖下降,减量并改为每日2-3次注射,最后用预混胰岛素一日2次注射,早餐前为总量的2/3,晚餐前为总量的1/3。
②合并酸中毒的患儿:轻度酸中毒病儿只需加多胰岛素注射次数及剂量即可;重度酸中毒往往伴呼吸深长,有感染、半昏迷甚至休克者应予以急救:可同时用两根静脉输液,一支静点电解质液,一支静点胰岛素液,尚应同时控制感染。电解质液为1.4%碳酸氢钠1份与生理盐水2份按20u/kg静脉推注以后静点维持;另一支胰岛素按0.1-0.2u/kg/小时溶于6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每小时测血糖,及时减量,随血糖降至14mmol/L时加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病情好转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③蜜月期:多数病儿胰岛功能有暂时好转,血糖降低,C肽接近正常,胰岛素用量减少甚至可以不打,但应密切观察,间断用小量胰岛素维持,当然应防止低血糖。
低高血糖现象往往见于用胰岛素量太大引起,改为多次适量注射治疗往往见效。
④低血糖:出现心慌、饥饿感、出汗,可以进食或喝糖水。病儿应佩戴疾病卡片,注明姓名、家庭地址、电话号码以备疾病发作时急救。
4、胰岛素泵适用于较大儿童及住院期间应用,全日胰岛素量1/2为基础值,另1/2分三餐前注射。
科学在不断研发新的治疗方法,胰岛细胞移植亦正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相信不久将来糖尿病能获得根治,病儿与家长应树立信心,坚持治疗,等待胜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