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荨麻疹 > 荨麻疹的形成、病因 荨麻疹案例分享与诊疗指南

荨麻疹的形成、病因 荨麻疹案例分享与诊疗指南

2017-08-28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荨麻疹的形成、病因

  一.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寻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4.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5.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6.日光性荨麻疹

  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7.接触性荨麻疹

  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Ⅰ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

  另外,还有热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电流性荨麻疹等更少见的类型的荨麻疹等。

  荨麻疹案例分享与诊疗指南

  荨麻疹南方俗称“风团”;北方俗称“风疙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有资料显示:每个人一生中至少都会有一次荨麻疹病史;在儿童时期,大约有15%-20%的宝宝都出现过荨麻疹。

  天劲的家人们都知道“益根敏”是针对过敏性体质人群的,致力于扭转患者的过敏性体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那益根敏对荨麻疹有效果吗?一起来听听王老师的讲述吧!

  益根敏

  益根敏的话,我这里有很多病人,比如我这里有一个病人是过敏性鼻炎,我曾经给他开了一盒吃,一盒吃了之后反正我也没回访,他再次回来看病的时候就说,吃了一盒之后,过敏性鼻炎就没有再发作了过敏的情况,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比如荨麻疹,急性的荨麻疹,效果很好,慢性的荨麻疹就慢一点,要吃很多盒。

  哺乳期患者使用案例

  荨麻疹案例

  我有一个哺乳期的病人,她任何药都没吃,我就只开了一盒,她以前每天晚上都要发荨麻疹,就是那种风疹块,发作痒起来自己都受不了,我就让她试吃一盒(益根敏),吃了一盒之后呢,她觉得有好转,后来她过来买了5盒,后来这病人我也随访过,她说还有一点点痒,不知道那5盒有没有吃完,应该没有,所以说益根敏对荨麻疹的效果是肯定的。

  益根敏不仅对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显著

  对荨麻疹也有很好的效果呢!

  尤其是我们特殊人群——孕妇,也在使用哦!

  众所周知,荨麻疹病因复杂

  总是让我们束手无策

  来看看权威专家们怎么说!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解读

  慢性荨麻疹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易反复,是皮肤科临床重要挑战之一。

  2014版指南将荨麻疹定义为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十分复杂,临床工作中很难明确,带来很多不规范的检查和解释,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指南明确提出荨麻疹的病因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强调内源性是隐匿性和持久性,而外源性是一过性特征。

  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应结合病史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室检查。应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去除可疑的病因及加重因素。

  荨麻疹发病机制

  指南提出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核心是肥大细胞的活化及其介质的释放,其发病机制包括免疫性机制(自身抗原、IgE、高亲和力IgE受体及补体相关)、非免疫性机制(肥大细胞诱导剂)及特发性机制(尚未阐明,甚至可能是非肥大细胞依赖性)。

  因而,荨麻疹的治疗应基于发病机制的治疗,主要靶向是肥大细胞及其释放的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白介素等)。

  荨麻疹的治疗

  2014版指出荨麻疹的治疗需要进行患者教育、病因治疗以及症状控制,对症治疗同时不应忽略排查病因。对于任何类型的荨麻疹的治疗目的是达到症状完全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管理应注重科学管理的理念如首选药物、剂量、维持和减量等,注意个体化治疗,同时提出使用抗组胺药应遵循安全、有效、方便和规则的原则。2014版推荐荨麻疹治疗三线流程。

  慢性荨麻疹治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为第一线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如症状持续超过1~2周,需要除外诱导性荨麻疹。如果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以考虑更换抗组胺药物品种、将H1抗组胺药剂量增加(需权衡疗效和安全性)或者联合应用抗组胺药物。主张同类结构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以获得抗组胺药抗炎效应。

  如果症状1~4周后仍无改善,建议给予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作为三线治疗。奥马珠单抗在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及难治性荨麻疹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关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应有长期的慢病管理及阶段减量的观念。

  2014版指南中关注儿童和妊娠哺乳妇女的处理,指出荨麻疹治疗流程同样适用于儿童和妊娠期妇女。

  妊娠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权衡利弊给予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哺乳期妇女应选择乳汁浓度较低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鉴于氯苯那敏可经乳汁分泌,降低婴儿食欲及引起嗜睡,应避免使用。

  2014版推荐非镇静类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作为儿童荨麻疹治疗的首选药物,应根据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但是需要关注其对学习认知的影响。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