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黄瘤为一种常见的扁平黄瘤,皮损主要在内眦至两侧上眼睑,可以累及整个眼周。临床表现为黄色丘疹、橘黄色结节或斑块,影响美观。患者可以继发性高脂血症。
过去以化学剥脱、冷冻、电凝固、手术切除等为主要治疗方法,每一种治疗方法可能都存在它的局限性、副作用及复发等问题。近期各种激光广泛应用于治疗睑黄瘤,包括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调Q1064nmNd∶YAG激光、Er∶YAG激光、氩激光、染料激光等。另外还可应用注射治疗睑黄瘤。
超脉冲二氧化碳(CO2)激光
为剥脱性激光的金标准(10600nm),水是主要的吸收基质;高能量通过非常短的脉冲,汽化皮肤组织,到达消除皮损,最大限度限制热向周围正常组织传导;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
Er∶YAG激光
铒激光是一种波长为2940nm的固体脉冲激光,也是一种剥脱性激光。恰好为水的最高吸收峰值,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为1~3μm。可在热损伤最小的情况下气化皮肤表面组织,且不影响其周围组织,达到治疗效果。因其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小,术后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较少,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激光治疗睑黄瘤方法。
剥脱性点阵CO2激光及点阵Er∶YAG激光
均为采用点阵式光热作用原理,将一束激光分成若干规律排的微光束,在皮肤上打出许多特定深度的微孔,为剥脱性激光的一种改进。由于保留一定比例完整皮肤,可通过基底细胞的横向修复,使得创面修复较快,并可减轻炎症后色素沉着等并发症,更准确的传导能量而不对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安全性较高。
调Q1064nmNd∶YAG激光为非剥脱性激光,高峰值功率的光波使靶基质色素颗粒受热瞬间爆破,脉宽约为10ns,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主要治疗色素性疾病,而在治疗睑黄瘤中为一种较新的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其他激光及注射治疗
1450nm半导体激光,水分子为主要作用靶基质,在1320-1450nm波段,皮脂腺没有更高选择性;选择性光热作用下,1450nm波段可能是脂肪组织吸收峰。另外皮损脂肪组织细胞紧贴小血管,通过PDL使得血管壁凝固,也破坏了富含脂质的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平阳霉素可阻止DNA的合成与复制,影响细胞的代谢,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皮损内注射平阳霉素,一般为间隔4周。最多2次。肝素钠具有抗凝作用,皮损内注射治疗睑黄瘤机制不清楚,可能和促进脂蛋白的释放,使甘油酸酯水解成游离脂肪酸而进入组织有关。肝素钠注射液皮损内注射,一般每周1次,4-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