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女性腋窝下簇状痤疮 如何诊断

女性腋窝下簇状痤疮 如何诊断

2017-06-03 来源:皮肤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簇状痤疮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特征为红棕色丘疹,常见发病部位为面部及眶周,易与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或肉芽肿性红斑痤疮混淆。

  近期,美国Gormely教授等报道了一例腋窝下簇状痤疮的女性患者,发表在近期JAMADermatology杂志上,现介绍如下。

  基本病史

  患者女性,40余岁,双侧腋窝下皮疹6月余,不伴瘙痒或红肿,因影响美观而就诊皮肤科。皮疹出现前,患者曾使用含铝元素的止汗剂数年,皮疹症状无改善后终止使用。其他疾病治疗史包括抗癫痫治疗,日常用药有拉莫三嗪和维生素D3。

  患者经多种治疗后症状并无明显好转,如局部抗真菌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口服酮康唑、局部氨笨砜、多西环素(40mg/d)、二甲胺素环素(100mgbid)、阿莫西林联合克拉维酸、局部曲安奈德等。

  体格检查示双侧腋窝下可见多处滤泡样丘疹结节,多数呈红棕色,少数呈紫色,局部伴瘢痕形成。

  取右侧腋窝下丘疹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可见肉芽肿性皮炎,从表皮层累及至真皮深层,由栅栏状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组成,中央呈干酪样坏死。表皮呈轻度海绵层水肿。过碘酸-Schiff染色、革兰氏染色、细菌及真菌培养等均为阴性。

  诊断

  腋窝下簇状痤疮

  治疗

  经口服低剂量强的松疗法(10mg/d,为期2周,随后减量至5mg/d,为期3个月)后,丘疹症状轻度改善。

  病例学习

  簇状痤疮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特征为红棕色丘疹,常见发病部位为面部及眶周,易与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或肉芽肿性红斑痤疮混淆。

  该病组织学检查可见:肉芽肿体积较小,呈圆形,中央伴干酪样坏死,与粟粒性结核表现较为相似,但可通过结核杆菌培养或PCR试验与之鉴别。

  当簇状痤疮仅局限于腋下而未累及面部时,诊断较为困难,常与铝-锆混合物诱发性肉芽肿所混淆,可以通过后者组织学检查无干酪样坏死而鉴别诊断。

  簇状痤疮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晰,通常认为与肉芽肿性红斑痤疮或蠕形螨毛囊炎联系较为密切。与肉芽肿性红斑痤疮相比,簇状痤疮的发病人群更为年轻,不伴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

  丘疹通常经过1-3年即可自行消退,但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瘢痕形成。尽管多种治疗措施,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维甲酸、氨笨砜、局部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等,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完全治愈的报道目前较为少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