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疾病 > 其他 > 对苯二胺过敏引起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一例

对苯二胺过敏引起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一例

2017-05-26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是长期接触性抗原暴露导致的假性淋巴瘤的一种,大多数过敏诱导的假性淋巴瘤通常有类似于MF的真皮层致密的T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B细胞浸润为主的假性淋巴瘤。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生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和结节7年,近3年泛发全身而就诊。7年间,患者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被诊断为湿疹,口服多种抗过敏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均无明显效果。3年前,皮损数量渐增多,并逐步发展到背部、臀部。皮肤科情况:双上肢、腹部、背部、臀部和双下肢见散在浸润性斑块和结节,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片,淡红色,边界不清。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中层宽带状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形,胶原间见类似细胞穿插。免疫组化检查:CD3(+++)、CD30(-)、CD4(++)、CD45RO(++)、CD5(+++)、CD79a(-)、CD8(++)、LCA(+++)、CD20(++)。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假性淋巴瘤。

  治疗经过:给予口服曲安西龙16mg每日1次,雷公藤多苷片20mg,每日3次,10d后皮损开始消退,颜色变淡,无新发皮疹。曲安西龙逐渐减量至停药。2个月后,病情复发,追问病史得知,患者长年有染发习惯,每次染发后,头皮均会出现发红和瘙痒,此次发病前1周患者有染发史,故考虑患者可能与长期接触致敏染发剂有关。进行曲泰斯斑贴试验检测,72h后显示对苯二胺阳性。结合其病史、临床、病理、免疫学检查及斑贴结果,进一步诊断为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再次予曲安西龙(16mg/d)治疗,并告诫患者避免接触含对苯二胺的物质,例如,染发剂、毛皮染料等。3周后,皮损迅速消退,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是长期接触性抗原暴露导致的假性淋巴瘤的一种,大多数过敏诱导的假性淋巴瘤通常有类似于MF的真皮层致密的T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B细胞浸润为主的假性淋巴瘤。有学者认为接触性超敏反应与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发病有关。本病应注意与皮肤淋巴瘤鉴别,由于组织学与皮肤淋巴瘤相类似,两者不易鉴别,后者表现皮肤棘细胞水肿,更为显著的亲表皮现象,严重的单克隆淋巴细胞浸润。另外基因重排的单克隆和皮肤附属器的损伤也有助于鉴别。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