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皮肤频道 > 皮肤知识 > 症状 > 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7-04-10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和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血清NGAL水平也明显增高,且其血清NGAL水平和IL-6、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呈正相关。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免疫、炎症、新血管生成及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等方面。研究表明,皮损部位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是银屑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中性粒细胞是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白细胞介素8、17等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中性粒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抗菌肽LL37等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抗菌肽LL37可上调巨噬细胞内趋化性细胞因子IL-8的表达,导致中性粒细胞在皮损部位聚集,而受IL-8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又释放出更多的抗菌肽LL37,进一步趋化更多的炎症细胞。抗菌肽LL37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过度表达,与中重度银屑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和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血清NGAL水平也明显增高,且其血清NGAL水平和IL-6、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是中性粒细胞分泌的重要蛋白酶,研究表明,其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在体内外均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与众多感染性疾病及非感染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这种新的机制正成为研究热点。组成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的分泌型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结合自身DNA,在银屑病皮损处转化为浆细胞样树突细胞活化的强力触发器,进而诱导IFN的表达,促发局部T细胞介导的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导致银屑病发生。

  拮抗Th1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尤其是TNF-a拮抗剂对银屑病具有肯定的疗效,目前已成为重症银屑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IL-23、IL-22等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作用。因此,目前银屑病被界定为Th1/Th17共同介导的免疫紊乱,TNF-a和IL-17等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