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多汗,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
常用的食疗验方有: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适量乌梅、桃干,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被,避免受风着凉。
此外,血液的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偏低也会出现多汗,因此多汗者口味不能太淡,输液中盐分也不能太少,饮食中应及时多摄入蛋白,如肉、蛋、奶等。调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温之物多能发汗,不宜多用。
小儿脏腑柔弱,形气未充,易出现自汗、盗汗,表现为白天稍活动即汗出,睡中亦汗出,常浸湿枕巾。孩子常形体偏瘦、食纳欠佳、少言懒动,二便正常,舌淡、苔薄黄,脉沉细。通常医师会推荐生脉饮、玉屏风颗粒等中成药治疗,不过家长也可尝试一下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张占玲医师的经验方仙枣汤。该方主药仙鹤草能收敛止血、补虚强壮,合甘温之大枣补气养血,使小儿形体健旺、腠理固密,治疗小儿汗症甚为合拍。
处方:仙鹤草30~50克,大枣5~10枚。
用法:水煎频饮,每天1剂,7天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