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Nilolsky征
同时,口、眼、鼻、上呼吸道、阴部、食管处粘膜,可广泛受累。粘膜脱落后出现大片糜烂面。疼痛极著。体温常持续在40℃上下,历2~3周不退。心、肾、肝、脑亦常受累。预后严重,病死率25%~50%。多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3.鉴别诊断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shocksyudrome)相鉴别。后者发生在月经来潮期妇女,皮肤虽出现广泛性红斑及脱屑,但无大疱出现,亦无疼痛而可鉴别。此外尚须与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相鉴别(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简称SSSS),该病全身性中毒反应亦明显,出现全身性红斑及大疱性损害,但其病变较浅,表皮松解所形成的裂隙在角层下面的颗粒层和棘细胞层上部;而前者则发生在基底细胞下方。若诊断有困难时,可取水疱表皮进行冰冻切片做HE染色即可鉴别。
(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可能由Ⅳ型变态反应或重金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多为鲁米那,磺胺类,保泰松,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链霉素,金、砷等重金属。其他如羟吡唑嘧啶(Allopurinol)、甲氧噻吩头孢菌素(Cefoxitin)、甲氰咪胍、氯喹、异烟肼、硫酰脲(Sulfonylurea)等亦可引起。
2、临床表现首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在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发疹型药疹基础上继续用药而发生。
此型药疹在发病开始即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皮损起初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损害,逐渐增重,最终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感重;同时,唇、口腔粘膜潮红、水肿或水疱糜烂、结痂;眼结合膜水肿,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一般于两周后,红肿减轻,全身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可呈套状剥脱,头发与甲亦可脱落。病程2~4周。重者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肾炎,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若处理不当,伴发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时也可危及生命。
(九)光感型药疹
服药后需经紫外线作用后才出现皮损。分光毒及光过敏性反应两类。
1、诱发药物磺胺类,四环素,灰黄霉素,酚噻嗪类,萘啶酸,苯海拉明,去敏灵,奎宁,异烟肼,维生素B1,氨甲喋呤等。
2、临床表现光毒反应性损害,可发生在初次服药的患者,经日晒后2~8h,暴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或大疱。光过敏反应性损害则于暴光后有5~20天致敏潜伏期,以后再暴光时,于数分至48h内发病。皮损可为红斑风团性损害,也可为丘疹、水肿性斑块、结节、水疱或湿疹样等多形态性损害。除暴光部位外,非暴光部位也可发生。均伴瘙痒。
(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综合征样反应
1、诱发SLE的药物指能激发潜在的SLE,或使已出现的SLE症状更形加重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磺胺类,保泰松等。临床表现与SLE相同。停药后并不能阻止病的发展。
2、产生SLE的药物指具有引起SLE综合征效能的药物。主要为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苯妥英钠等。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真性SLE相同,但较轻。抗核抗体滴度很高,红斑狼疮细胞(十),而抗双链DNA抗体(-),补体总活性值正常。肾与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受累。停药后可愈。
药疹的危害性
因用药使皮肤、黏膜出现斑疹,称为药疹。药疹的发生可以是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可源于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一般说,绝大部分药疹并不碍大事,只要停止继续用药皮疹很快就可消退。但是,药疹中也有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如判断有错,未及时治疗,其后果非常严重。
在重症的药疹中比较有名的为中毒性上皮坏死溶解,特点是皮肤斑疹并不明显,类似大面积烫伤,有落屑,外表看似乎皮肤很健康,但用手指轻轻搓擦,表皮即可大面积剥脱,称此为尼科尔斯基现象;另一种比较有名的为渗出性多形红斑综合征,表现为皮肤呈大泡型红斑,也可累及眼、口、生殖器黏膜,重症可致盲,甚至危及生命。此二种类型均伴有高热。
另外,由苯妥莫、镇痉宁等抗癫痫药引起的药疹,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以及肝功能障碍,称为药源性过敏性综合征。
总之,具有危险性药疹具有三大特点:
1、形成水泡,并可见皮肤糜烂。
2、伴有口腔黏膜,眼结膜等黏膜部位发疹。
3、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以及肝功能障碍。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