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鼻咽癌 >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 找对病因进行治疗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 找对病因进行治疗

2019-11-16 来源:王三虎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鼻咽癌患者在感染了EB病毒的基础上,比常人更易感受六淫之邪。风、湿、热、毒胶着难解,消灼津液,在内因和外因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情况下,出现了病机上寒热胶结。

一、病因病机

据我多年临床观察,鼻咽癌的产生是外因和内因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究其病因,内因首推肝郁化火,即所愿不遂,卒失富贵,情绪不畅,或谋虑不决,胆失决断,以致肝胆之气,郁而化火,炼津成痰,凝聚颃颡,日久成毒。其次,鼻为肺之窍,咽为胃之门户,肺失宣发,胃失和降则常常为导致鼻咽癌发病综合因素的组成部分。从外因来看,风寒湿热均可涉及。

风为百病之长,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寒外束则肺窍不利,辛苦劳碌之人难免;湿性黏滞,阻遏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风湿相合则鼻塞不通。鼻咽癌好发的两广及闽南地区,气候温热潮湿,居民多汗,易于伤阴,多见阴虚兼湿热体质。现代医学认为,鼻咽癌的发病与EB病毒关系密切,而EB病毒在“毒”的共性下兼夹了“湿”的特征。

鼻咽癌患者在感染了EB病毒的基础上,比常人更易感受六淫之邪。风、湿、热、毒胶着难解,消灼津液,在内因和外因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情况下,出现了病机上寒热胶结,燥湿相混,难分难解的局面。病久及肾,损血伤骨,泛滥颈肩,气衰形削,阴阳离决,终至莫救。究其病机是寒热胶结,燥湿相混,由实致虚的过程。一句话:外因风寒湿热,内因郁火夹毒。

二、病证特点

鼻咽癌以鼻衄、鼻塞、耳聋、耳鸣、头痛、复视、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为常见症状。古代中医对鼻咽癌有一定描述,若以浊涕腥臭为主要症状者,称鼻渊;若以鼻衄为主要症状者,称控脑砂;以颈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者,称失荣或上石疽。正如《医宗金鉴》所谓:“此证内因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窍中时流黄色浊涕……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漓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病者”。

《外科正宗》卷十二则有全面论述:“失荣者……其心或因六欲不随,损伤中气,郁火所凝,随痰失道,停结而成。其患多生肩以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半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

从辨病观点来看,本病早期多风寒外束,肺经郁热,以鼻衄、鼻塞、浊涕腥臭为主要表现;中期肝胆相火妄动,痰毒凝结,每致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以耳聋、耳鸣、头痛、复视、面麻、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或胃脘痞满,食之无味,嗳气、呃逆、咽喉不舒,所谓“胃不和则九窍不利”;晚期脏腑功能失调,阴损及阳,阴阳俱损,常见失眠、眩晕、乃至消瘦、乏力、腰膝酸软、筋骨疼痛、夜尿频数、短气畏寒等。

三、处方用药

鼻咽癌以浊涕腥臭为主要症状者,以苍耳子散(组成: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为主方;以鼻衄为主要症状者,多属血中热毒,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以咽喉干痛为主者,以玄麦甘桔汤为主方;以颈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者,病情复杂,涉及面广,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这是因为小柴胡汤仅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这七味药,就有寒热并用、补泄兼施、通调三焦、利胆和胃的功效。不仅对于少阳经瘀滞的痰毒有靶向作用,更能适用鼻咽癌中期正虚邪实的复杂病机。

鼻咽癌放疗后,体内或颈部肿块尚未完全平复者,往往是热毒尚有残留,阴虚与痰浊并见,难分难解,以自拟木棉花汤为主方。组成:木棉花12g,元参12g,海浮石15g,辛夷10g,牛蒡子12g,柴胡10g,黄芩10g,甘草6g,藿香10g。方中君药木棉花是产于两广地区的独特药物,味甘、淡,性凉,有清肝肺之热,利湿热,化痰止血之功。元参、海浮石滋阴化痰、润燥相对,有利无弊为臣药,佐以辛夷、牛蒡子、柴胡、黄芩、甘草,清肝泻肺,通鼻利咽,使以藿香芳香通窍、引药上行。共奏清热解毒、滋阴化痰之功。若淋巴结肿大未消者,多加连翘、夏枯草,痰涕腥臭者,加金银花、鱼腥草。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咽燥,咳嗽胸痛,舌红少津等阴虚热毒症不退者,可用自拟青天葵汤。组成:青天葵、沙参、麦门冬、石斛、白芍、炙紫菀、杏仁各12g、黄苓、当归各10g,甘草10g。本方以青天葵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为君药;沙参、麦门冬、石斛、白芍养阴润肺为臣药。炙紫菀、杏仁止咳化痰,黄芩清热解毒,当归润燥止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清热解毒,润肺利咽,止咳化痰之功。为加强止咳之力,我常用瑶药矮地茶30g,经济许可者,加川贝母10g。

临床实际中,患者往往出现胃脘胀闷、嗳气、不思饮食、便溏等不适,此乃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寒热胶结之证,应首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君药半夏,臣以黄芩、黄连、干姜共奏辛开苦降之功,芩、连清热,干姜温中,守而不走,半夏燮理阴阳,共解胶结之寒热,人参、大枣、甘草扶正和胃,达到胃气和则九窍自通的目的。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手足麻木、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短气畏寒者,以肾气丸加减。骨转移疼痛者,以独活寄生汤加土鳖虫、骨碎补、自然铜为主方,我尤其擅用石楠藤,认为此药一味就具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止痹痛的多重功效,每用30g,多有效验。

四、验案举例

案1.鼻咽癌放疗后王先生,32岁,西安市临潼区人。2004年9月6日初诊。患者于2004年7月在西京医院确诊鼻咽癌,放疗3次,白细胞2.2×109/L,出现头闷胀痛,胸闷乏力,口燥咽干,颈痛色赤,食欲、睡眠及大小便正常,舌红,苔少而有黏液,脉沉弦。证属肺肾阴伤,邪在少阳,法当滋养肺肾,疏泄少阳,方用沙参麦冬饮合小柴胡汤加味:沙参12g,麦冬12g,玉竹12g,黄精12g,白芍15g,天花粉15g,熟地20g,山茱萸15g,山药30g,柴胡10g,黄芩12g,半夏10g,红参10g,炙甘草10g,茜草30g,穿山甲10g,鳖甲30g。水煎服,每日1剂。

2005年1月3日第7诊,上方依症略有加减,服用101剂,完成放疗,口燥咽干减轻,颈痛色赤消失,头痛头晕成为主要不适,已能正常上班,白细胞2.9×109/L,舌红,苔黏腻,脉弦。证属肝肾阴伤,虚风内动,兼气虚湿停,法当平肝熄风,滋肾益气,佐以燥湿,方用杞菊地黄汤化裁:枸杞子12g,菊花12g,熟地30g,山茱萸20g,山药30g,茯苓30g,泽泻12g,天麻12g,女贞子12g,白芍15g,桑椹12g,川芎15g,蔓荆子12g,防风10g,白蒺藜15g,红参10g,黄芪30g,半夏12g,生姜5g。水煎服,每月24剂。

2006年6月2日第25诊,以上方为基本方服用400余剂,病情平顺,症状减轻,白细胞5.9×109/L,惟咽中痰粘不适,舌上少津,脉细弦。病去大半,肺阴未复,脾阴当虑,应减小剂量,以沙参麦冬饮化裁:沙参12g,麦冬15g,元参12g,女贞子12g,天花粉20g,山药20g,天麻12g,射干10g,乌梅12g,扁豆30g,桑寄生12g,葛根12g,生白术12g,半夏10g,党参12g,甘草6g,海浮石20g,龟板10g,浙贝母12g。水煎服,每月20剂。

2007年7月2日第34诊,服上方15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停药4月,几如常人。近一周鼻塞,流涕,头痛,舌红,少津,脉弦。阴虚之体,感受外邪,热在上焦,肺窍不利。苍耳子散加味:苍耳子10g,辛夷10g,薄荷10g,白芷12g,鱼腥草30g,黄芩12g,藿香12g,石菖蒲6g,荆芥12g,细辛6g,桑叶12g,野菊花12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6g。4剂,每日1剂,水煎饭后服。

服上方4剂,鼻通痛止表证消失。至2008年7月4日,又续断服用2006年6月2日方80余剂,自谓病去十之八九。

按语:鼻咽癌放疗后,头闷胀痛,胸闷乏力,口燥咽干成为主要问题。本案抓住阴虚痰浊的基本病机,滋阴与燥湿化痰并用,针对口燥咽干之症,辨为邪在少阳,以小柴胡汤进退,是取效的关键。又能依据病涉肺、肝、肾、脾等脏腑的不同,适时变换方药,还顾及气虚等兼证,斟酌主次,把握标本,进退有度,又赖患者信任,坚持诊疗3年多,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放疗的副作用,使之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并在恢复患者体力,支持正常工作,防止复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肿瘤临床上,能遇到许多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服药就有效,但停药则反复,只得长期用药,不厌其烦,甚至还非常感谢云云。对此,我们既不能丧失信心,轻言放弃,也不能急于求成,胸无定见,只能客观考虑,从容应对。像鼻咽癌这样以“燥湿相混”为主要病机的疾病,燥湿则伤阴,滋阴则碍痰,动辄得咎,颇难措手,只有辨证入微,分清阴虚与痰湿的主次,脏腑的不同,再施以对应方药,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成功。当然,患者之所以坚持求诊,至少是通过用药,减轻了痛苦,有一定的临床得益。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最易见异思迁的癌症患者来说,能使其长年累月坚持服药,不急不躁,本身就是医生宏观治疗的一个方面。

案2.鼻咽癌颈淋巴转移赵先生,西安市人。2003年2月26日初诊。鼻咽癌颈部淋巴转移3个月。刻诊面黄,左侧颈部肿大如鹅卵,坚硬如石,右侧小于左侧,局部麻木,乏力,食可,睡眠一般,舌淡苔厚,脉弱。病乃中医失荣,证属正虚邪实,顽痰凝聚。当以补气化痰,软坚散结为法。药用:人参10g,炙黄芪30g,半夏20g,陈皮12g,云苓12g,猫爪草12g,白僵蚕10g,藤梨根30g,海浮石30g,土贝母15g,山慈菇15g,生牡蛎30g,夏枯草20g,昆布15g,海藻15g,薏苡仁30g,露蜂房12g,莪术12g,三棱12g,穿山甲10g,生姜6g,水煎服,每日1剂。服上药12剂,较平稳,无明显不适。而后仍以上方为主,每2周就诊1次,都在上方基础上加减,长期服用。考虑肿块无明显变化时,加白芥子12g,壁虎5g以化痰软坚;并给以鸦胆子乳注射液加强抗癌作用。2个月后,肿块有所缩小,患者精神状况良好,无明显不适。仍以上方为主,稳扎稳打,随症加减。阴毒痰聚,脾肾阳虚加鹿角胶、肉桂,补骨脂、砂仁;感冒夹湿加藿香、佩兰;食欲不佳时加焦三仙。又几个月过去,肿块较初来时缩小,无明显不适。

10月8日第19次诊,自觉肿块较前次略有增大,乃加重以毒攻毒的药,仍以软坚散结化痰以抗癌,内外并用,处方为:土元10g,蜈蚣3条,全蝎5g,昆布15g,海藻15g,穿山甲1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丹皮10g,半夏30g,土贝母20g,山慈菇15g,胆星10g,白芥子12g,元参10g,天竺黄10g。水煎服,每日1剂。并以“瘤痛康贴”贴于患处。再次复诊时加人参10g,茯苓20g;患者精神较好,而且有中药配合扶正,给以5-Fu口服液,加强对肿块的遏制,以防进一步增大;后因胃脘灼烧,加九节茶、栀子。就诊10个多月,精神一直较好,食可,睡眠佳,除偶觉乏力外,无其他明显不适,肿块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生活质量较好。

2004年4月21日第29诊,颈部肿块缩小至颌下,质硬,表面光滑,推之不移,四肢乏力,饮食二便正常,舌体胖,苔稍厚,脉弦滑。化痰散结已久,当从“寒热胶结”着眼,药用:白芥子12g,鹿角霜10g,桂枝10g,干姜5g,麻黄3g,石上柏20g,地锦草15g,水红花子30g,蜈蚣2条,穿山甲10g,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004年10月6日第38诊,肿块明显缩小。近日胃脘及胁痛,舌苔厚,脉弱,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当此之时,保护后天之本显得尤为重要,以健脾化湿,疏肝利胆,佐以软坚散结为法。用方如下:党参12g,白术10g,云苓10g,薏米30g,佩兰12g,半夏20g,丹参30g,檀香10g,砂仁10g,元胡20g,川楝子10g,金钱草30g,生姜6g,昆布12g,海藻12g。水煎服,每月20剂。

2005年3月2日第44诊,舌红,苔黄厚,脉滑。痰热之象已显,当清化痰热为要。药用:胆南星10g,土贝母12g,山慈姑12g,浙贝母12g,夏枯草15g,元参12g,石斛12g,菊花12g,鳖甲20g,生牡蛎30g,穿山甲10g,党参15g,白芍15g,甘草6g。水煎服,每月20剂。

2006年6月2日第56诊,颌下肿块明显缩小。近日头昏乏力,舌淡红,苔薄脉滑。土贝母12g,浙贝母12g,夏枯草15g,元参12g,天麻12g,菊花12g,鳖甲20g,生牡蛎30g,穿山甲1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黄芪30g,白芍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月15剂。

2007年1月3日第62诊,颌下肿块同前。近日家事劳累,乏力,舌质淡红,苔中稍厚,脉弱。证属气虚痰阻,药用:红参12g,白术10g,云苓10g,炙甘草6g,半夏12g,陈皮12g,竹茹12g,土贝母15g,瓜蒌壳12g,莱菔子12g,僵蚕10g。水煎服,每月15剂。

2008年4月7日第74诊,颌下肿块同前。精神、食欲、二便均可,仍守方如前。

2014年6月初,老先生仍有陪人而无需搀扶来诊。年迈体弱,调理而已。

按语:赵先生年过七旬,正虚邪实,攻补两难,惟有攻补兼施,留人治病,别无它途。补气抗癌的人参坚持始终,化痰的二陈汤为基本方。当“寒热胶结”为基本问题时,阳和汤当之无愧,脾虚痰凝时,四君子汤和缓见功。芳香醒脾之佩兰、砂仁,温肾壮阳的鹿角胶、肉桂、补骨脂等适时加减。期间攻邪扶正之斟酌,寒热药物之推敲,药味多少之变化,均有轨迹可循。坚持用药5年有余,可以说达到了带瘤生存的目的。试看本案,虽然“正虚邪实,顽痰凝聚”的基本病机贯穿始终,但初诊时邪实为主,所以人参、炙黄芪、云苓、薏苡仁等扶正药只占整个方剂的五分之一,而化痰散结之驱邪药半夏、陈皮、猫爪草、白僵蚕、藤梨根、海浮石、土贝母、山慈菇、生牡蛎、夏枯草、昆布、海藻、露蜂房、莪术、三棱、穿山甲等,可谓成群结队。而最后就诊时,邪实已成为次要矛盾,以六君子汤为主方。其实明代医家王肯堂在《杂病证治准绳·积聚》中已经说得十分透彻:“大抵治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初治其邪入客后积块之未坚者,当如前所云,治其始感之邪与留结之,客者除之、散之、行之,虚者补之,约方适其所主为治;及乎积块已坚,气郁已久,变而为热,热则生湿,湿热相生,块日益大,便从中治,当祛湿热之邪,其块之坚者削之,咸以软之,比时因邪久凑,正气尤虚,必以补泻迭相为用;若块消及半,便从末治,即住攻击之剂,因补益其气,兼导达经脉,使荣卫流通,则块自消矣。”

案3刘某某,男,48岁,柳州人。2005年6月11日首诊。主诉:2001年10月行鼻咽癌放疗术,今头痛、眼睑肿胀近一月,两肩酸痛连背,胁痛,乏困,气短,鼻涕带血丝,大便可,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为肝气郁结,瘀血阻滞,痰浊上泛。拟小柴胡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生姜6g,红参6g,甘草6g,茯苓30g,

猪苓15g,水蛭10g,元胡12g,丹参15g,姜黄12g,薄荷10g,仙鹤草30g,木棉花15g,海浮石20g,夏枯草15g,野菊花15g。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多次来诊,均服上方加减,病情减轻。

2006年2月24日,第9诊。患者诉近日胃脘胀闷,嗳气,食鸡肉则发,食鸭肉、水鱼则舒,寒热饱食均非所宜。鼻塞、浓涕、咽喉不舒,有异物感。舌红苔黄稍腻,脉弦。辨证为胃失和降,寒热胶结。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如下:半夏12g,黄连8g,黄芩12g,生姜6g,党参12g,蔓荆子12g,防风10g,葛根15,薄荷10g,鱼腥草30g,公英30g,连翘15g,金银花20g,辛夷10g,白芷12g,元胡12g。1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一直坚持就诊,正常工作,期间曾几次行CT检查,报告均无转移病灶。2010年11月28日,已是患者第68次复诊。此时患者精神面貌与常人无异,正常上班,仅诉左侧头痛、口干,舌红苔薄脉数,结合患者病史,予对症治疗。

2015年8月24日,患者诉深圳工作3年而停药。今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鼻塞流脓涕,牙痛,舌红苔花剥,脉细。诊断为鼻渊,辨证为肝肾阴虚,燥湿相混,寒热胶结,治疗予以滋补肝肾,养阴渗湿,清热通窍,治疗予以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萸肉15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枸杞12g,菊花10g,党参12g,黄芪20g,杜仲20g,龟板30g,骨碎补30g,白芷12g,辛夷花12g,薄荷12g,远志6g,鱼腥草30g,生石膏40g。

按语病因病机复杂,寒热胶结、燥湿相混,涉及面广,病程漫长是鼻咽癌乃至所有癌症的显著特点,治疗上要有持久战的意识,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阴阳互济,脏腑功能协调,才能达到防癌抗癌,长治久安的目的。该患者鼻咽癌放疗后仍反复出现头目、眼鼻咽喉部不适症状,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少阳邪热,燥湿相混及寒热错杂,纵然辨证准确,治疗有效,但始终难以完全痊愈。不仅在鼻咽癌患者如此,在很多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均易如此,反应肿瘤病机复杂,非一般疾病辨证准确可以短期内痊愈,提示长期治疗必要性。该患者早期以实证表现为主故始终予以小柴胡汤、木棉花汤、半夏泻心汤加减,病程日久损及于肾,故本次就诊予以杞菊地黄丸加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