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肿瘤种类 > 子宫癌 > 宫颈癌防大于治:重在基因检测早筛

宫颈癌防大于治:重在基因检测早筛

2018-05-23 来源:解码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宫颈癌是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可以通过早期预防和治疗消灭的癌症。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从普通宫颈炎症发展到宫颈浸润癌,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甚至20年的时间。

在25岁—45岁的年轻女性中,宫颈癌死亡率高居第二,被称为“红颜杀手”。宫颈癌的“防”与“治”重在早筛早发现和拒绝过度治疗。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日前透露:在25岁—45岁的年轻女性中,宫颈癌死亡率高居第二,被称为“红颜杀手”。可喜的是,随着“两癌”筛查的普及,人们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防治意识有所提高。宫颈癌的“防”与“治”重在早筛早发现和拒绝过度治疗。

宫颈癌是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可以通过早期预防和治疗消灭的癌症。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从普通宫颈炎症发展到宫颈浸润癌,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甚至20年的时间。如果能在这个癌前病变时期得到及时诊治,就能避免病变发展为威胁生命的浸润性癌。但遗憾的是,因为宫颈癌早期无病症又普遍缺乏早筛意识,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

近年来,该病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平均发病年龄由10年前的52岁降到现在的45岁,最小17岁至18岁。研究表明,宫颈癌与早婚、过早性生活及性生活混乱相关。年轻女子吸毒、吸烟也是宫颈癌高发的原因。目前,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对于宫颈癌,树立“早筛”意识,定期到医院检查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惠教授介绍,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首要元凶。检测与宫颈癌相关的HPV16、HPV18及是否有其他12种高风险HPV病毒株的HPV基因,开展系统有效的筛查,可使宫颈癌死亡率下降50%—80%。虽然我国从2009年起启动了包括宫颈癌检查在内的“两癌”筛查项目,但宫颈癌筛查普及率仍比较低,对于宫颈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是一个挑战。此外,国内治疗宫颈癌主要手段为放射治疗(中晚期首选)和手术切除(早期),治疗后复发率高。要从源头上预防宫颈癌,还需将疫苗应用和筛查手段结合起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