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医学前沿 > 基因编辑,艾滋病的克星?

基因编辑,艾滋病的克星?

2018-01-15 来源:转化医学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HIV进入人体的T细胞后,会逆转录整合进细胞的基因组中

  在近期举行的HIV全球大会上,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宣布,在细胞系中,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彻底清除了细胞中的HIV。

 
  众所周知,HIV进入人体的T细胞后,会逆转录整合进细胞的基因组中。特别是整合到静息的CD4+T细胞中的HIV,最终会称为病毒的潜伏库,而正是HIV潜伏库的存在,使药物治疗只能抑制HIV,而不能彻底清除。
 
  而基因编辑技术中,可以靶向的针对HIV的基因序列,清除进入细胞基因组中的HIV,从而达到彻底清除HIV的作用。
 
  那么,基因编辑究竟是何方神圣?
 
  基因编辑,即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定向的实现基因的敲除,突变,插入等。而在基因编辑技术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基因编辑工具,从基因编辑技术开始,我们共经历了三代基因编辑工具的发展。
 
  第一代:ZFN,即锌指核糖核酸酶。由一个DNA识别域和一个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构成。ZFN是第一代的基因编辑技术,但是存在较多的不足。例如,其是蛋白质,无法通过传统的给药方式进入人体,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同时,ZFN的效率也较低。
 
  第二代:TALENs,即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相比于传统的锌指核酸酶技术,TALENs具有独特的优势:设计更简单,特异性更高。缺点有:具有一定细胞毒性,模块组装过程繁琐,一般需要求助于外包公司。
 
  第三代:CRISPR/Cas9。科学家们利用RNA引导Cas9核酸酶可在多种细胞(包括iPS)的特定的基因组位点上进行切割,修饰。且有效率高、速度快、生殖系转移能力强及简单经济的特点,在动物模型构建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但该系统是否有脱靶效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我们发现,基因编辑技术,在现代科研中,使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因编辑技术由于其外源性和脱靶性,现在依然主要应用于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中,临床上使用依然存在较大的障碍。因此,对待基因编辑技术对HIV的作用,我们应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只有解决了基因编辑工具如何安全有效的进入人体细胞,我们才能真正的将基因编辑应用在HIV的临床治疗之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