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抗癌饮食 > 维生素B6缺不得呀!小心这些疾病缠身

维生素B6缺不得呀!小心这些疾病缠身

2017-12-07 来源:肿瘤代谢营养治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维生素B6一组含氮化合物,都是2-甲基-3-羟基-5-羟甲基吡啶的衍生物,天然形式包括吡哆醛(PL),吡哆醇(PN)和吡哆胺(PM)。

   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体内含量极微,在机体代谢、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化学结构、性质各异,共同特点:①均以维生素本身,或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非机体结构成分,不提供能量,担负特殊代谢功能;③不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太少,须食物提供;④少量即可满足人体需要,但绝不能缺少,否则引起维生素缺乏病。摄入过多,水溶性维生素常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几乎无毒性,非生理摄人量干扰其他营养素代谢;大量摄入脂溶性维生素致体内积存超负荷而造成中毒。只有适宜维生素摄入才会对人类健康有利。

 
  维生素B6
 
  一组含氮化合物,都是2-甲基-3-羟基-5-羟甲基吡啶的衍生物,天然形式包括吡哆醛(PL),吡哆醇(PN)和吡哆胺(PM)。均易溶于水,空气中稳定,酸性介质PL、PN、PM对热都较稳定,碱性介质中对热不稳定。溶液中对光均较敏感,降解程度与pH有关,中性环境中易被光破坏。最终产物4-吡哆酸主要以一种内酯形式存在。肝脏、红细胞及其他组织PL、PN、PM的第5位都能被磷酸化,其活性辅基形式是磷酸吡哆醛(PLP),磷酸吡哆醇(PNP)和磷酸吡哆胺(PMP)。PMP也可经转氨基反应由PLP生成。动物组织中维生素B6的主要存在形式是PL、PM及其磷酸化形式的PLP和PMP。血维生素B6主要形式是PLP,而PLP主要与蛋白质(主要为血浆中白蛋白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是经肝脏黄素蛋白酶代谢后释放入血,循环中也发现少量游离PN。不到总体o.1%的维生素B6以PLP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浓度低于1mmol/L。细胞摄人PL优先于PLP,摄取的PL再次被磷酸化成PLP和PMP,肝脏、脑、肾、脾和肌肉中含量最高,在这些组织中都是与蛋白质结合。体内该种维生素的80%~90%以PLP形式与糖原磷酸化酶结合储存在肝脏。
 
  生理功能PLP作为许多酶的辅酶维生素参与神经递质、糖原、神经鞘磷脂、血红素、类固醇和核酸代谢,和所有氨基酸代谢,为氨基酸代谢需要的100多种酶的辅酶。为许多种氨基酸转氨酶、脱羧酶、脱水酶、消旋酶和异构酶所必需。神经递质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γ-氨基丁酸的合成血管扩张剂和胃促分泌素以及血红素卟啉前体的合成都需要维生素B6参与。
 
  PLP也是糖原磷酸化的辅助因子,神经鞘磷脂的合成以及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调控方面也需要该种维生素参与。色氨酸转化成烟酸过程,有一步反应需要PLP酶促反应,肝PLP水平降低影响烟酸合成。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PLP为丝氨酸羟甲基转氨酶的辅酶,该酶通过转移丝氨酸侧链到受体叶酸盐分子参与一碳单位代谢,一碳单位代谢障碍可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6是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的辅因子,该酶催化血红素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维生素B6是半胱氨酸脱羧酶、胱硫醚酶β-合成酶的辅因子,这些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到半胱氨酸的转硫化途径。
 
  给老年人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6,有利于淋巴细胞增殖。维持神经系统功能许多需要PLP参与的酶促反应均使神经递质水平升高。维生素B6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作用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为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维生素B6缺乏临床症状包括虚弱、失眠、周围神经病、唇干裂、口炎等。早期维生素B6缺乏的生化改变有血浆PLP和尿4-吡哆酸(4-PA)含量降低,随后与转氨基和其他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降低,尿中黄尿酸盐含量增加,谷氨酸盐转变成的抗神经介质-7-氨基丁酸盐降低。典型临床症状是一种脂溢性皮炎,小细胞性贫血,癫痫样惊厥,以及忧郁和精神错乱。小细胞性贫血反应了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降低。维生素B6摄人不足会损害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
 
  吸收与代谢通过被动扩散形式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经磷酸化形成PIJP和PMP,被吸收的维生素B6代谢物在肠粘膜和血中与蛋白质结合。转运是通过非饱和被动扩散机制。即使给予极高剂量的维生素B6吸收也很好。葡萄糖苷(PN-G)的吸收效率低于PLP和PMP,因为在人类PN-G需要粘膜葡萄糖苷酶裂解,某些PN-G能被完全吸收并在许多组织中被水解。大部分吸收的非磷酸化维生素B6被运送到肝脏。PLP与多种蛋白结合,蓄积和储留在组织中。组织维生素B6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浆中。肌肉、血浆和红细胞中PLP与蛋白质有较高结合能力。代谢产物经尿中排出。
 
  人摄人维生素B640%~60%氧化成4-PA。尿中4-PA水平与蛋白质摄人量呈负相关。大剂量维生素B6,尿中其他形式所占比例增大。给予极高剂量PN时,大部分以原形经尿中排泄。维生素B6经粪便排泄量有限。在肠道中,由于肠道内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6,使人们难以评价这种排泄的程度。
 
  过量危害毒性相对较低,经食物来源摄人大量维生素B6没有不良反应。补充高剂量维生素B6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异常。
 
  营养状况评价血浆PLP对摄人量反应缓慢,10天方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以>20nmol/L血浆PLP值为标准。红细胞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系数(AC),<1.6和ALT的AC值<1.25为适宜的营养状况指标。尿中色氨酸降解产物,给予2g色氨酸口服剂量后24小时尿排出黄尿酸少于65μmol反映正常营养状态。
 
  膳食参考摄人量需要量随蛋白质摄人量增加而增加,当维生素B6与蛋白质摄人量保持适宜的比值(0.016mg维生素B6/g蛋白质),就能够维持维生素B6适宜的营养状态。
 
  生物利用率混合膳食中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约75%。典型混合膳食中约含15%的葡萄糖苷(PN-G),其生物利用率约为50%。维生素B6的非葡萄糖苷形式的生物利用率大于50%。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因为PLP作为氨基酸代谢中许多种酶的辅酶,维生素B6需要量受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其他因素与羰基起反应的药物有与PLP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例如,结核治疗中使用异烟肼以及能被代谢成多巴胺的药物都能降低PLP的浓度。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人量中维生素B6AI值18岁~、50岁~分别为1.2与1.5mg/d。UL,成人100mg/d。
 
  食物来源食物来源广泛,肉类、全谷类产品、蔬菜和坚果类最高,生物利用率相对较低,动物性食物来源生物利用率优于植物性来源,且其存在形式是PIJP和PMP,较易吸收。植物来源的食物主要是PN形式,有时以葡萄糖糖苷(PN-G)的形式存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